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一位宝妈在门诊对我说:“医生,孩子发烧了,我昨天给了他柴桂颗粒,加上美林,体温下降后不久又烧了。”

我问她:“为什么要用柴桂颗粒?”

她说:“每次去儿童医院,医生都是这样开的,干脆直接给宝宝用。”

我接着问:“为什么不使用正柴胡颗粒呢?”

“还是小柴胡颗粒?午时茶颗粒?”

“还是感冒颗粒风热感冒颗粒?”

"还是银翘颗粒?九味羌活颗粒?"

"还是荆防颗粒?小青龙颗粒?"

“小儿翘豉清热颗粒…”

"或.."

宝妈听了有点晕,顿了一会儿问我:“这些药有区别吗?”

当然,我说有区别!不同类型的发烧需要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此外,可能没有中成药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发烧类型,需要中医根据具体的疾病情况进行处方治疗。

那么,每次发烧,或者每个病人都用中成药怎么治疗呢?

我给这位宝妈介绍了柴桂颗粒的具体用法。

估计很多宝妈都想知道这方面的情况,所以科普一些中医常识给大家!

中医常识

柴桂退热颗粒由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组成。

说明书中写的适应症是发热、头痛、流鼻涕、口渴、咽红、发黄、便干等。

销量这么广的药,看说明书,发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最重要的症状没有写。

感冒最重要的症状之一:感冒,其实没有说明书。

感觉这个说明书没有咨询专业人士!

说明书中的口渴、咽红、发黄、便干等症状值得商榷。

根据处方的组成,该药物的适用范围为:治疗三阳经络外风寒,略郁热,热量不会很重。因此,适应症应为:寒冷、发烧、无汗、轻微身痛、头痛、无咳嗽、无痰、无咽红、无扁桃体腺肿等症状、舌红(不能红)、苔藓相对较薄、白色、脉浮弦。

适用于上述症状相对合适。

使用中成药时,必须询问各种具体症状,看舌诊脉后才能选择。不存在因为发烧可以直接开中成药吃这种东西,否则吃错药的概率基本是100%。

不要以为产品名称上有“退热”二字,就可以吃退热了。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风”、“寒”、“暑”、“湿”、“燥”、“火”会引起发烧,没有直接使用中成药的荒谬用法,只是根据“高温”。

发热种类

五花八门

你听说过夏湿感冒吗?

夏天发烧五天七天不退,打针吃药不管用,美林一点也不管用。用错中成药不是小事。你可以看看夏天的味道,帮助宝马了解我们是怎么看中医的。

治疗中医发热的处方有180多种,常用的处方至少有20或30种。如何选择这些处方?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选择。

举一些例子来帮助理解哈:

如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轻微咳喘、脉浮,参考麻黄汤。

如恶寒、发热、咳嗽、鼻塞、胸闷、气憋、脉浮弦,请参考华盖散。

如恶寒、头痛、鼻塞、胸闷、头痛、上腹胀,请参考十神汤。

如恶寒、发热、咳嗽、痰、脉浮弦,请参考三二汤。

比如恶寒、发烧、头痛、身痛、胸闷、恶食,甚至呕吐腹泻。参考五积散。

如发热、出汗、喘咳、脉浮,请参考麻杏石甘汤。

比如发热、恶热、头痛、口鼻干、能吃、脉数。参考葛根芩连汤。

比如发热、恶热、出汗、口渴、想喝、面红。参考竹叶石膏汤。

比如发热、恶热、咽痛、口干、头胀、脉浮。参考银翘散。

比如……

例子太多了,不一一举。

假如带自己的宝宝去看医生,医生用中成药,但完全没有用中医诊察,没有用望舌,诊脉,那就是乱用药啊!

吃药不是点菜,不是随便点一个就饱了!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使用抗生素都要参考感染指征,使用中成药要全面诊断,看、闻、问、切,看舌诊脉。要分寒热虚实。

看一眼,就来一套“中成药套餐”,这是典型的耍流氓。

昨日门诊又遇到了两例:

第一个孩子体温40度,怕冷头痛。马宝带了一个套餐,药单用了“儿童翘豉清热颗粒”,感冒了,用了清热中成药,不仅不好,还加重了!

第二个孩子,喉咙红肿,发烧,扁桃体II度。马宝直接说吃柴桂颗粒,烧焦油,喉咙不肿是不科学的!

因此,用药要谨慎,请对症用药!

用中成药,一定要找靠谱的中医开。

每当使用中成药时,医生总是应该建立一个脉搏,对吧?没有脉搏!连外表都懒得装吗?

你确定带你家宝去看医生,不是神仙吗?

中成药也是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