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知识 >  肝蛋白是什么,什么是肌肝蛋白

肝蛋白是什么,什么是肌肝蛋白

来源:金话筒医药 时间:2023-04-13 22:17:14 手机版

1,什么是肌肝蛋白

你说的是肌酐蛋白吧?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其分子量为113.1 。溶于12份水,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丙酮和氯仿。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尿总蛋白大于150mg/24h临床有意义,但其为0.34g/24h,有可能肾小管性蛋白尿,进一步查肾小管系列,建议再次留24小时尿蛋白检查,肌酐61我们医院应该是正常的,不知你的参考值范围。

2,肝功能总蛋白偏高是什么意思

肝功能总蛋白肝功能总蛋白肝功能总蛋白  肝病专家解答肝功能总蛋白  总蛋白的正常值是60~80g/L,总蛋白偏高的危害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危害,肝脏在蛋白质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浆内的蛋白质几乎肝脏合成的。    总蛋白偏高患者注意定期复查结果,观察有无持续升高,可以行乙肝两对半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细菌,病毒等的影响;此外,患者应注意休息,适当运动,清淡饮食,定期复查。如对肝功能总蛋白球蛋白升高于机体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主要见于感染后免疫功能增强,如肝炎,结核等,还见于自身免疫组织疾病,如红斑狼苍,类风湿关节炎等,看你的情况应该是感染后,不必太担心了球蛋白在炎症时会上升,炎症消退后会恢复正常。肝损害时白蛋白减少会造成白球比下降,你有没有白蛋白检查肝功能偏高是个通俗的说法,一般指的是谷丙转氨酶过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病理特点就是肝脏细胞受损,但是病因可以是肝炎,酒精性的,脂肪肝,药物性的。等等。甚至有些时候休息不好也会。 你要具体查查才好。尤其是查查你的肝炎这块,另外抽血查查肝功能再做个b超基本就能搞清楚。

3,什么是肝功能白蛋白偏高

广东省肝病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国庆教授(全国肝炎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获得者、国际病毒肝炎和肝病大会特邀专家)指出,白蛋白是肝功能检查中重要的一项检查项目,检查白蛋白可以判断某些疾病。第一,白蛋白偏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相对性的增高,比如:严重的脱水和休克,大量出血、严重的烧伤、肾脏疾病等。第二,白蛋白偏高也可受到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有时血液浓缩时可导致蛋白浓度相对增高,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也可导致血清中白蛋白浓度增高,从而引起白蛋白偏高。推荐阅读肝功能化验多少钱进行详细的分析。广东省肝病研究院作为广东地区唯一一家拥有62年肝病诊疗经验的国家甲等公立医院值得您信赖。白蛋白又叫做清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物质,要是白蛋白发生变化,会影响到人们身体健康,白蛋白可以用于判断人们身体健康状况,而测定的肝功能项目,尤其是对肝病患者来说,更重要。 白蛋白偏高原因一:白蛋白偏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相对性的增高,比如:严重的脱水和休克,大量出血、严重的烧伤、肾脏疾病等。 白蛋白偏高原因二:此外白蛋白偏高也可受到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有时血液浓缩时可导致蛋白浓度相对增高,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也可导致血清中白蛋白浓度增高,从而引起白蛋白偏高。 白蛋白偏高对于肝炎患者来说,是应当引起重视的,如果确诊为肝炎引起的就要及时的接受治疗了。因为血清中白蛋白的浓度可反映肝脏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严重程度,同时白蛋白水平的改变还能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性继发症。 当然,轻度的白蛋白升高没有意义,建议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指标,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满意请采纳

4,白蛋白对肝脏起的是什么做n

白蛋白(albumin,又称清蛋白)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维持机体营养与渗透压。浓度达38~48g/L,约占血浆总蛋白的50%。肝脏每天约合成12g一20g的白蛋白。清蛋白以前清蛋白的形式合成,成熟的清蛋白是含58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一多肽链,分子形状呈椭圆形。 [1] 球蛋白的浓度为15~30g/L。白蛋白/球蛋白(A/G)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A/G的正常值是1.5~2.5:1。A/G增加可能是营养过剩疾病引起的白蛋白升高,或免疫球蛋白(抗体)的缺乏。A/G降低可能是由于白蛋白的减少:①合成能力的降低,②血管外渗出的增加,肾硬变,蛋白质渗出性胃肠炎症,肝硬化,灼伤,恶性肿瘤等;或是由于球蛋白的增加:①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抗体增加,②骨髓肿瘤引起的异常蛋白质的增加。血清白蛋白的下降及A/G的下降,对反映肝硬化时的肝功能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生理功能白蛋白在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①白蛋白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②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③白蛋白能保证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与组织液间的交流④白蛋白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⑤白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⑥白蛋白具有黏性、胶质性,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起到解毒的作用。临床意义增高:各种原因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高热、休克);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和某些慢性感染造成球蛋白(多克隆)升高的一些慢性病等。降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不良、急性大失血、严重烫伤、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胸腹水、肾病、孕后期,ALB低于20g/L时,常可见水肿,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血中几乎无ALB,但不发生水肿)等。正常值参考范围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参考值:35~51g/L(3.5~5.1g/dl)。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是血液制品的一种,俗称“生命制品”。它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炼加工而成,直接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其主要功能是增强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临床上主要用于失血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以及肝硬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等危重病症的治疗,以及低蛋白血症患者。白蛋白低是肝脏有病的主要指标。

最近更新

  • 肚子大虚胖是怎么回事肚子大虚胖是怎么回事

    通常情况下,肚子大、虚胖可能与脂肪堆积、肌肉松弛、压力过大、睡眠不足、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1、脂肪堆积:若患者存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25

  • 长期睡眠时间短会怎样长期睡眠时间短会怎样

    长期睡眠时间短会给身体造成很多伤害,如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抑郁等,甚至可能会加重全身性基础疾病。长期睡眠时间短,影响睡眠,一般会引起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头痛、注意力不集中、体力下降...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25

  • 安宫牛黄丸功效作用安宫牛黄丸功效作用

    安宫牛黄丸是一种传统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凉血化痰、缓解高热症状、安神定志等功效,如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治疗。1、清热解毒:安宫牛黄丸中的成分如黄连...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25

  • 养血清脑丸治失眠吗养血清脑丸治失眠吗

    养血清脑丸可以用于治疗失眠,常用于治疗血虚肝旺所致的失眠。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失眠,相对治疗效果较差,尤其不适宜用于孕妇失眠的治疗。养血清脑丸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功效,对血虚肝旺所致的失眠...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25

  • 龙胆泻肝丸的功效和主治龙胆泻肝丸的功效和主治

    龙胆泻肝丸具有多种功效,主要用于病症的治疗,包括清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泻下焦湿热、利肝胆湿热黄疸、缓解耳鸣耳聋等。具体如下:一、清肝胆实火:能够有效清除肝胆部位的实火,缓解因肝火上炎引...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25

  • 盐疗一般几天一个疗程盐疗一般几天一个疗程

    盐疗一般7天到14天一个疗程,由于每个人患病的轻重程度不同,所以疗程长短并不一致。盐疗是使用经过加热的精盐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通过盐疗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能加速皮肤新陈代谢,可以起到消...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25

  • 喝酸奶嘴巴苦是怎么回事喝酸奶嘴巴苦是怎么回事

    喝酸奶嘴巴苦,可能是酸奶变质,或者是肝火旺盛、肠胃积热、胃阴亏虚等情况引起,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1、酸奶变质:食用变质的酸奶,就容易嘴巴发苦,甚至发臭,需停止继续使用变...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25

  • 骨刺怎么治疗能根除骨刺怎么治疗能根除

    骨刺是指骨骼上的骨质增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牵引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方式改善,可以到医院检查,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1、药物治疗: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以及吲哚美辛缓...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25

  • 云南白药气雾剂的功效与作用云南白药气雾剂的功效与作用

    云南白药气雾剂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外用药物,其作用与功效多样且显著。具体分析如下:1.活血散瘀:云南白药气雾剂中的核心成分如三七、重楼等具有显著的活血散瘀作用,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瘀血...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25

  • 温胃降逆颗粒的功效温胃降逆颗粒的功效

    温胃降逆颗粒作为一种中成药,其功效主要体现在温和散寒、平逆和胃、理气止痛、调和脾胃功能以及促进消化吸收等方面。1、温和散寒:温胃降逆颗粒中的中药成分能够温和地驱散胃部的寒气,为消化系统的正...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