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春季六大节气之一,是中国祭祖扫墓、踏青赏花的传统节日。春天容易“生气”(中医辨证热证范畴),原因有很多:情绪波动、辛辣食物过多、睡眠不足、贪吃肥腻食物等。清明节祭祀、情绪低落、失眠多梦等更容易诱发火灾。火可以出现在胃、心、肝、肺、肾等脏器中,表现形式不同,灭火方式不同,今天介绍一个传统的“梅花”名称——梅花点舌丹。
《红楼梦》第42回“恒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侃补余香”中,刘奶奶回国时,鸳鸯对刘奶奶说:“这个包子里是你前面说的药:梅花也有舌丹...每一个都包在一个处方里,总包在里面。”这里提到的“梅花舌丹”也叫“梅花舌丸”。
名称由来
冰片
梅花点舌丸的名字有不同的起源。查阅文献资料,有的处方包括梅花,有的没有梅花。目前市面上没有梅花,包括牛黄、珍珠、麝香、蟾酥、熊胆、雄黄、朱砂、硼砂、李子、乳香、无药、血竭、沉香、冰片等。名字中含有“梅花”的原因,一种,可能是梅花;两者,可能来自方形冰,高质量冰的结晶形状像梅花瓣,颜色像水和光泽,所以也被称为梅花冰、梅花脑、梅花等。服药时,将药丸放在舌尖上,以麻为度,俗称“点舌”。因此被称为“梅花点舌丹”,以强调主药和服用方法。
临床应用
梅花舌丹出自清代宫廷秘方,现为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赵绍琴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他的父亲赵文魁是清末太医院的使者(相当于总统)。赵绍琴先生整理的赵文魁的《宫廷内脉案》记录显示,末代皇帝溥仪漱口处方包括六颗梅花舌丹,用于止痛生肌。
梅花舌丹是喉科和外科疾病的重要药物,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可用于火毒内盛引起的疖疮、痈肿、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疮等疾病。现代临床应用进一步扩大,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文献报告包括:传染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内科疾病(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溃疡性结肠炎等)、外科疾病(疖子、丹毒等)、妇科疾病(外阴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等)、男性疾病(慢性前列腺炎)、儿科疾病(口腔溃疡、扁桃体炎等),面部特征疾病(麦粒肿、放射性口腔粘膜损伤、牙周病等)、皮肤病(带状疱疹、银屑病等)。
服用方法
1、口服:
①水丸剂:每次3丸,每天1-2次;
②片剂:一次3片,一天1-2次。
③胶囊剂:一次1粒,一天1-2次。
服用水丸剂和片剂时,先喝温开水,将药放在舌头上,以口麻为度,再用温开水或温黄酒送下。
2、外用:将丸、片或胶囊内容物用醋化开,敷在患处。
注意事项
①儿童一般不宜使用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②方中蟾酥、朱砂、雄黄有毒,不宜长期服用。
③服用一周以上应检查血尿中汞、砷离子的浓度,检查肝肾功能,超过规定限度的应立即停用。
④疮肿已清者,不再敷用。
优质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