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资讯详情

什么是共济失调,共济失调的三大症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01 12:30 相关企业:金话筒医药
1.运动障碍①共济运动障碍步态异常是遗传性共济失调最为常见、也多为首发症状,表现为醉酒样或剪刀步态,道路不平时行走不稳更加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构音障碍为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特征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发音生硬(爆发性言语)、缓慢,单调而含糊,构音不清,音量强弱不等,或时断时续,呈呐吃语言或吟诗样语言;病情进展至晚期时,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运动失调性构音障碍。书写障碍是上肢共济失调的主要症状,并且患者多少因为下肢共济失调的病情所进展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子线不规则、字行间距不等,写字的字体越来越大,而严重的患者则是无法书写的。②眼球震颤及眼球运动障碍可表现为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或混合性眼球震颤,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协调性眼震、周期交替性眼震或分离性眼震等;眼球运动障碍多见于核上性眼肌麻痹,或注视麻痹、眼球急动缓慢、上视困难等。可表现为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或混合性眼球震颤③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是由于脑干神经核团受损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临床表现逐渐明显且多见。④震颤主要表现为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或意向性震颤,若伴有锥体外系损害,也可出现静止性震颤。⑤痉挛状态主要是因为椎体束受到损伤所导致的,主要表现为躯干以及肢体肌张力增高以及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等,并且患者在行走的时候有明显的痉挛性步态。⑥锥体外系症状部分患者由于基底节受损,故可伴发帕金森病样表现,或出现面、舌肌搐颤,肌阵挛、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等锥体外系表现。2.认知功能及精神障碍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受损,任务执行功能下降,其中抑郁、睡眠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偏执倾向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3.其他症状与体征①视神经病变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症状可见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Ⅱ型、Friedreich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植烷酸贮积病(又称Refsum综合征,RD)等亚型,患者多伴有视力、视野及瞳孔改变。②骨骼畸形为常见体征,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弯或后侧凸,少数患者还可发生爪形手或隐性脊柱裂等畸形;尤其是Friedreich共济失调患者,以弓形足及脊柱弯曲最常见。③皮肤病变多见于眼球结膜、面颈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肤鱼鳞症、牛奶咖啡色素斑等表现,常见于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或Refsum综合征患者。

{0}

2,共济失调是什么意思

机体任一动作的完成均依赖于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称共济运动。这种协调主要靠小脑的功能以协调肌肉活动、维持平衡和帮助控制姿势,也需要运动系统的正常肌力,前庭神经系统的平衡功能,眼睛、头、身体动作的协调,以及感觉系统对位置的感觉共同参与作用。这些部位的任何损伤均可出现共济失调。简单的说就是肢体出现了不协调运动,比如:1、指鼻实验 嘱患者仰卧以食指接触距其前方0.5cm检查者的食指,再以食指指自己的鼻尖,由慢到快,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2、跟-膝-胫实验 嘱患者仰卧,上抬一侧下肢,将足跟置于另一下肢膝盖下端,再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先睁眼,再闭眼重复进行。小脑损害时动作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者闭眼时足跟难以寻到膝盖。3、其他 a快速轮替动作:嘱患者伸直手掌并以前臂作快速旋前旋后动作,或一手用手掌、手背连续交替拍打对侧手掌,共济失调者动作缓慢,不协调;b闭目难立征:嘱患者足跟并拢站立,闭目,双手向前平伸,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者为阳性,提示小脑病变。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但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 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首先须确定属于哪一性质的,然后考虑各有关的多种病因。因此,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 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包括: 1.感觉性 深感觉向中枢神经系统反映躯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方向。病因有: ①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病; ②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颅底畸形、脊髓病、肿瘤; ③脑干血管性疾病如梗塞、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 ④丘脑顶叶通路或顶叶血管性疾病、肿瘤。 2.前庭性 前庭系统向心传导平衡信息,引起体位、视线调节和空间定位感觉等的平衡反应。病因有: ①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特发性双侧前庭病; ②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③天幕下肿瘤。 3.小脑性 小脑为运动的调节中枢。这些结构的功能又都是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控制下才能完成的。病因有: ①遗传性 ②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③血管性如梗死、出血; ④炎症性如急性小脑炎、脓肿; ⑤中毒如酒、食物、药物、有害气体等; ⑥脱髓鞘性; ⑦发育不全或不良; ⑧遗传性; ⑨外伤; ⑩钙化; ⑾畸形。 4.额叶性 病变部位在额叶前部,运动失调部位是对侧。病因有: ①肿瘤; ②炎症; ③血管病。 凡病人感到肢体运作不准、行走不稳而可能为共济失调的病人,神经系统检查应注意排除轻瘫、眼肌麻痹,视觉障碍所致的运动障碍;并着重进行有关共济运动检查,可分为平衡性及非平衡性两类。 1、平衡性共济运动:即躯干共济运动。主要观察病人的站立姿势及步态。注意病人两侧足跟、足尖相并站立时能否保持直立姿势,有无摇晃、轻微移动、甚至倾倒,分别在先睁眼、后闭眼时检查。如有倾倒,应注意倾倒的方向及速度。睁眼时站立能保持直立姿势,闭目后有摇晃甚至倾倒者为闭目难立征阳性,提示深感觉障碍。病情较轻的病人可用推倾试验:从右侧肩部推向左侧,再推向另一侧,或用两手扶持骨盆,先从一侧推向另一侧,然后再推向另一侧,观察能否继续保持直立姿势。也可嘱病人将两足前后站成一直线,或左右独脚站立,再观察能否站稳。检查步态可嘱病人循直线或绕物体行走或踏步,注意其步距大小,两脚动作以及躯体方向。 其次观察病人能否坐稳或坐位时有无摇晃。躯干共济失调严重者不能坐稳,并可有躯体或头部前后或左右侧呈现节律性震颤,每秒数次。 2、非平衡性共济运动:主要是肢体共济运动。首先观察病人的穿衣、系扣、进食、取物等日常活动是否正确协调。 单纯小脑萎缩可由许多病因引起,虽然病因较多,但其ct和mri表现有其共同特点,可以以某一部分萎缩为主,但其ct诊断应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征象: ①小脑脑沟扩大,超过1mm; ②小脑桥脑池扩大,超过1.5mm(应测量小脑上边缘与岩骨边缘之间距离); ③第四脑室扩大超过4mm; ④小脑上池扩大。 单纯第四脑室扩大和出现巨大枕大池并不说明小脑萎缩的存在。 编辑词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