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知识 > 资讯详情

泰生平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能和藿香正气胶囊一起吃吗 用对治病,用错致命这些常用药你家就有,很多人一直都吃错了

发布时间:2023-08-20 04:48 相关企业:悦康药业集团安徽天然制药有限公司

泰生平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能和藿香正气胶囊一起吃吗?

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法,使用错误是致命的!你家里有这些常用的药,很多人都吃错了

前几天红霉素软膏冲上热搜,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也逐渐为人所知。红霉素是抗生素,不能长期使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药物,如红霉素软膏,如果我们使用错误,它们将是致命的!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4年的数据,中国每年约有20万人因服用错误药物而死亡,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

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常用药物,你用对了吗?

阿司匹林不能急救——主要是预防和治疗

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即已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和极有可能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一般不建议急救,因为起效至少需要一段时间,但如果周围没有其他急救药物,可以服用阿司匹林300毫克,需要咀嚼。

注意事项

1.阿司匹林肠溶片用适量水送服,急性发作时嚼服。

2.漏服阿司匹林1~两次对预防血栓形成没有明显影响,无需补充

3.未经授权不要停止服药,需要停药时应咨询医生

4.乙醇可加重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损伤,避免饮酒

5.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缺铁性贫血患者、孕妇不适合服用

6.禁止出血性疾病和阿司匹林过敏

硝酸甘油是急救的首选——突发胸痛时舌下服用

硝酸甘油见效快,是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急救药物。突然感到阵发性胸闷、窒息、胸痛时,舌下可含1片硝酸甘油,一般含1片~症状可以在3分钟内缓解。

注意事项

1.服用硝酸甘油时,坐着效果最好

2.千万不要用水送服

3.连服三片无效,必须打120,不能随意移动患者

4.青光眼和脑出血患者应禁止使用

5.低血压患者慎用

急救、预防和治疗速效救心丸-胸闷时舌下服用

急救时,硝酸甘油见效快于速效救心丸(一般服用后5分钟生效),仍是首选,但速效救心丸安全性能好。对于老年人、三高患者、工作压力大的冠心病高危人群,可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缓解胸闷等症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注意事项

1.急性心绞痛发作时,一次性舌下服用10-15粒,10分钟后再服用。如果15分钟以上没有缓解,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坐姿也是最好的效果

3.低血压患者慎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常用,孕妇禁用。

舌下正确的服药方法:取半卧位或坐位,仰卧头部,抬起下巴,咬或折断药物,分别放在舌下舌系带两侧的凹窝中。然后,放下舌尖,抵住下牙尖。张开嘴深呼吸,深呼吸,药物从粘膜吸收到淋巴管,一般深呼吸10-50次,口腔中药物含化。

儿童氨酚黄那敏颗粒-6岁以下不建议使用

儿童氨酚黄那敏颗粒属于复方感冒药,即一种药物含有多种治疗成分,可缓解发热、打喷嚏等症状。

由于成分的增加,婴儿自身面临的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也会增加。此外,儿童氨酚黄那敏颗粒中含有一定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有些父母担心解热效果不好,并主张服用额外的解热药,这很容易导致药物过量,对婴儿造成肝肾损伤。

6岁以下的娃娃不建议使用这种药物,也不建议与其他退烧药混合使用。

健胃消食片-不是糖果,不要当零食吃

健胃消食片的主要成分是山楂,可以帮助消化,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如果你随意多吃,尤其是胃酸过多的人,胃里的酸度会急剧增加,溃疡也会加重病情。

因此,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最好不要吃;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复方甘草片-含有上瘾成分,不要长时间食用

甘草片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有甘草膏粉、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和苯甲酸钠。你觉得看到“阿片粉”有点熟悉吗?是的,鸦片的绰号也被称为“阿片”。

甘草片虽然能止咳,但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性,从而上瘾。因此,最好不要长时间服用甘草片。

头孢类药物-停药7天后才能喝酒

服用头孢菌素时,不仅不能喝酒,还不能在停药后7天内碰酒或吃含乙醇制品的饮料和食物,如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发酵醋等。

服用头孢菌素后饮酒会导致体内药物与酒中含有的乙醇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这是一种中毒反应。严重的会致命的。

十条安全用药建议

1.听从医嘱服药

2.减少药物种类,谨慎使用新药。

3.特别注意说明书中的禁忌使用和谨慎内容。

4.中西药不能随意混用。

5.不要随意停药、减药或急于求成增加剂量,不要随便推荐别人用药。

6.服用后仔细记录过敏和无效药物。

7.注意服药时间,按时服药。

8.注意给药方式。

9.按要求合理保存药品。

10.如果药物有副作用,应及时告知药师。每次去看医生,最好带上正在服用的药物清单或药盒。

最后,小D医生提醒大家,药终究是药,不能随意吃!关键是看清说明书,听从医生的建议,对症吃药!快告诉你的家人和朋友!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学推广,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疗诊断和治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请仔细阅读。本文是因素健康的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不得转载或引用。如果您需要转载或引用,请在后台留言,并在平台同意后进行。请务必注明转载或使用的来源。如果本内容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平台,我们将及时处理。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