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4 06:52
相关企业: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
1,哪些中药适合夏季养生服用
一、枸杞防暑茶 原料:枸杞10克,薄荷3克,五味子10克,菊花6克 做法:把所有原料放入杯中,冲入300毫升开水,加盖闷泡1分钟至味道渗出即可饮用。 功效:清头目,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能。 二、金银菊花茶 原料:菊花10克、金银花6克 作法:将原料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煎煮约5分钟,稍凉后即可饮用。 功效:去除身体热气、解毒,抵挡多种病原菌,为中药家族中的“广谱霉菌药”。 三、枸杞菊花茶 原料:枸杞12克,菊花8克,决明子10克 做法:将所有原料洗净后一同放入杯中,加入300毫升沸水,加盖焖泡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缓解眼睛酸涩疲劳,滋补肾脏,润肠通便。 决明炖茄子 配方:决明子10g 茄子2个 制法:先将决明子加水煎煮,取汁备用,茄子油炒后,放入药汁及适量作料,炖熟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通便 地藕葡萄膏 配方:鲜藕汁250毫克,葡萄汁250毫克,生地200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生地发透,再加水煎煮20分钟,取液一次,先三次,然后合并药液, 以小火煎熬浓缩至较粘稠时,掺入藕汁,葡萄汁,继续熬成膏状,加入倍量的蜂蜜。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功效:清热养阴,凉血1 多吃瓜类 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2 多吃凉性蔬菜 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3 多吃“杀菌”蔬菜 葱蒜类蔬菜,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4.早晚餐吃粥,午餐喝汤 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薄荷粥、银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 用法:每日两次,每次10 夏季养生食谱 多吃3大美味河鲜,这个夏天轻松健脾利湿!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吃些健脾利湿的食物!以下三大河鲜:鲫鱼、泥鳅、田螺都是健脾利湿的美味。一、枸杞防暑茶 原料:枸杞10克,薄荷3克,五味子10克,菊花6克 做法:把所有原料放入杯中,冲入300毫升开水,加盖闷泡1分钟至味道渗出即可饮用。 功效:清头目,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能。 二、金银菊花茶 原料:菊花10克、金银花6克 作法:将原料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煎煮约5分钟,稍凉后即可饮用。 功效:去除身体热气、解毒,抵挡多种病原菌,为中药家族中的“广谱霉菌药”。 三、枸杞菊花茶 原料:枸杞12克,菊花8克,决明子10克 做法:将所有原料洗净后一同放入杯中,加入300毫升沸水,加盖焖泡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缓解眼睛酸涩疲劳,滋补肾脏,润肠通便。决明炖茄子配方:决明子10g 茄子2个制法:先将决明子加水煎煮,取汁备用,茄子油炒后,放入药汁及适量作料,炖熟食用功效:清热解毒,通便地藕葡萄膏配方:鲜藕汁250毫克,葡萄汁250毫克,生地200克,蜂蜜适量制法:将生地发透,再加水煎煮20分钟,取液一次,先三次,然后合并药液,以小火煎熬浓缩至较粘稠时,掺入藕汁,葡萄汁,继续熬成膏状,加入倍量的蜂蜜。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功效:清热养阴,凉血1 多吃瓜类 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2 多吃凉性蔬菜 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3 多吃“杀菌”蔬菜 葱蒜类蔬菜,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4.早晚餐吃粥,午餐喝汤 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薄荷粥、银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具体要看体质的,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中药养生茶.夏季中药配方养生茶调整疲惫的身躯 炎炎的夏日,一杯清香的中药茶饮,不仅能给你带来一丝清凉,还是调整夏季疲惫的身躯。以下为您介绍三款含中药配方成分的夏季养生茶。 一、枸杞防暑茶 原料:枸杞10克,薄荷3克,五味子10克,菊花6克 做法:把所有原料放入杯中,冲入300毫升开水,加盖闷泡1分钟至味道渗出即可饮用。 功效:清头目,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能。 二、金银菊花茶 原料:菊花10克、金银花6克 作法:将原料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煎煮约5分钟,稍凉后即可饮用。 功效:去除身体热气、解毒,抵挡多种病原菌,为中药家族中的“广谱霉菌药”。 三、枸杞菊花茶 原料:枸杞12克,菊花8克,决明子10克 做法:将所有原料洗净后一同放入杯中,加入300毫升沸水,加盖焖泡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缓解眼睛酸涩疲劳,滋补肾脏,润肠通便。2,三伏天吃什么养生
三伏天宜喝黄芪粥 吃黄芪,宜用清淡之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喝黄芪粥。黄芪粥,古已有之。在苏轼的诗中,就曾提到过他在大病初愈时喝黄芪粥的事情。那年他三十九岁,谪居密州。当时“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故用“黄耆煮粥荐春盘”。这是用黄芪粥来补养病后虚弱的身体。做黄芪粥,要注意黄芪本身是不能吃下去的。要把黄芪通过中药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药汁。用这个药汁加大米煮粥。黄芪粥的提气作用很强,最适宜早上喝。喝完之后,一整天都会感到精神十足。以下是黄芪粥的做法。 取黄芪约30克,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时,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30分钟,将药汁滗出备用。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滗出药汁,重复上面的动作。将煮过的黄芪药渣捞出扔掉。将三次煮的药汁放在一起,放入约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 三伏天吃羊肉养阳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传统,三伏天里吃羊肉,有一定的养生依据。春夏吃羊肉养阳,等到冬天,手脚不易冰冷。有些人伏天时内有积热,食用羊肉汤后,全身大汗淋漓,可驱走五脏积热。不过,凡事都讲究一个度,伏天吃羊肉并非多多易善,也并非人人都适合这样的养生方法,尤其是一些热性体质的人,切莫随意尝试。 据《本草从新》记载:“羊肉能补虚劳,益气力,壮阳道,开胃健力。”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湿度最高的季节,此季节人体阳气也最为充足,加之自然界也是一派火热,喝羊汤可以形成“内外夹击”,使体内寒气驱逐体外,能起到温中散寒、温补气血的功效,因而夏季是冬病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天适当的吃点热性食物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从中医营养学的角度看,羊肉味甘性温,可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 三伏天吃姜补阳气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三伏天喝姜茶的最佳时机也来到了。生姜4片,大枣4枚,红糖适量,同放入杯中沸水冲泡,一杯温胃散寒的姜枣茶就沏好了。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现在也似乎越来越流行。姜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适宜喝姜茶的季节。 夏季吃生姜可防治几种病,下面提到的三类人可以适当用些生姜。 一、腹痛,吐泻,如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适当吃些生姜或喝些姜汤,能起到防治作用,因为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 二、伤风感冒:经常处在空调环境中,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很容易外感风寒,如能及时吃上几片生姜或喝上一碗红糖姜汤,助于驱寒解表。 三、腰肩疼痛:盛夏酷暑,在空调房里呆久了,肩、腰、腿易受风寒湿的侵袭,尤其是中老年人,易引发肩、腰、腿痛。遇到这种情况,可烧制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痛处,反复数次,可达到舒筋活血、祛寒止痛的作用。另外,生姜还有生发防脱发的作用,因生姜含有姜辣素、姜烯油等成分,可促进头皮新陈代谢,活化毛囊组织,防止脱发、白发,并可抑制头皮痒,强化发根,同时,生姜含有的姜辣素有强对抗脂褐素的作用,可用生姜切片或切丝,在沸水中浸泡10分钟,加蜂蜜调匀,每天一杯,可减少老年斑。但是,生姜性味辛温,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也不宜长期食用。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胃寒,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也不能用于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三伏天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 “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三伏天慎进补重调养 暑邪耗气伤津,于是有人认为三伏天更应进补。中医专家认为,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三伏天应慎进补、重调养。 三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爱喝清凉饮料,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不能坚持锻炼身体。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 但即使如此,也不适宜大量进补。因为夏季多食稀食饮品,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食会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当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三伏天应以饮食调养为主。医生建议,夏季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优质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