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知识 > 资讯详情

本文目录一览

1,地黄什么药啊2,熟地黄有什么作用啊3,生地黄属于一种药物但是有什么作用啊4,六味地黄是什么啊有什么作用啊

1,地黄什么药啊

中药,功效:清热,生津,滋阴,养血。主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2,熟地黄有什么作用啊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每年10—11月采集,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临床医生和消费者切记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  生地性寒,功能为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制成的六味地黄丸,就是著名的补肾良药,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生地制成熟地后,药性由寒变微温,其功能也发生变化,成为补血药。熟地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可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 中使用 熟地黄

3,生地黄属于一种药物但是有什么作用啊

生地黄属于一种中药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生地黄又名干地黄,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功效应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邪伤阴,舌绛烦渴,阴虚内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热毒斑疹。生地黄生地团条分鲜干,干皱色褐鲜红黄,断面黄白干乌黑,清热凉血养阴液。[来源]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Rehmania glutinesaLibosch var hueichingensis Chao et Schih及地黄R.glutinosa(Gaertn)Libosch的根及根茎。[产地] 怀庆地黄产河南,地黄产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等省。[采收] 9-10月采挖后,贮砂中鲜用者称鲜生地。或洗净后略晒,并置火炕上徐徐烘焙干燥,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时,搓捻成形或小条,再晒干。[药材形性] 鲜地黄 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肉红色,有半月形横节及芽痕,断面黄白色,有明显的纹理菊花心,气微,味甘苦。干地黄(生地) 呈不规则团块或长园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长6-12cm,直径3-6cm,细小者则稍扁而扭曲,多为长条状,表面灰黑或棕灰色,极皱宿,具浅棕色半月形的节痕,质常柔软,干则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的呈乌黑色,微有光泽,显油润,具粘性,有时呈放射状裂隙,无臭,味微甜。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者为佳。 [炮制] 原药清水中洗净,捞出摊开润软,切0.3-0.4cm顶头厚片或块片,晒干。称干地黄、生地、大生地。小生地 取细小而长的地黄根茎,洗净润透后切1cm厚之段而入药者,...生地黄生地团条分鲜干,干皱色褐鲜红黄,断面黄白干乌黑,清热凉血养阴液。[来源]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Rehmania glutinesaLibosch var hueichingensis Chao et Schih及地黄R.glutinosa(Gaertn)Libosch的根及根茎。[产地] 怀庆地黄产河南,地黄产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等省。[采收] 9-10月采挖后,贮砂中鲜用者称鲜生地。或洗净后略晒,并置火炕上徐徐烘焙干燥,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时,搓捻成形或小条,再晒干。[药材形性] 鲜地黄 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肉红色,有半月形横节及芽痕,断面黄白色,有明显的纹理菊花心,气微,味甘苦。干地黄(生地) 呈不规则团块或长园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长6-12cm,直径3-6cm,细小者则稍扁而扭曲,多为长条状,表面灰黑或棕灰色,极皱宿,具浅棕色半月形的节痕,质常柔软,干则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的呈乌黑色,微有光泽,显油润,具粘性,有时呈放射状裂隙,无臭,味微甜。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者为佳。 [炮制] 原药清水中洗净,捞出摊开润软,切0.3-0.4cm顶头厚片或块片,晒干。称干地黄、生地、大生地。小生地 取细小而长的地黄根茎,洗净润透后切1cm厚之段而入药者,原药细小如根,称细生地,根生地,功同大生地而气味较之淡薄,宜于滋阴养血而又恐胃弱是腻滞者。鲜生地 新鲜根茎埋于泥砂中,随用随取,洗净切片入药,亦可捣汁冲服,长于清热凉血,尤能生津止渴。炒生地 干地黄片炒至微焦为度,炒后可减低寒凉滋腻之性,养血之力稍增而凉血之力减。炒生地炭 干地黄片用武火炒至外见松泡呈焦黑色时:取出略洒清水灭净火星,摊晾冷透,晒干收贮。炒炭后既能凉血,又可止血。[成分] 含梓醇、地黄素、糖类、氨基酸、维生素A样物质。[性味、归经] 甘苦寒,入心、肝、肾经。[功用]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养血。用于热入营血、壮热口渴、舌红少苔;血热吐血、尿血、衄血、崩漏;阴虚血少、低热不退、消渴或月经不调;荨麻疹、皮癣风痒等症。[处方名] 鲜生地 生地 大生地 细生地 炒生地 生地炭[用法,用量] 鲜生地打碎煎服10-30克,或打汁冲服;大生地煎服10-15克。[保贮] 干足,放石灰缸甏内或其它容器中密封保存,置干燥处,防霉。鲜生地宜分层堆放在通风的黄砂中保存,以防腐烂。按:生地以河南怀庆地区所有者,油性大、皮细且有菊花心,品质最优,奉为道地药材,称怀生地。地黄之花名地黄花,其果实称地黄实,两者功似干地黄;地黄之叶称地黄叶供外用治恶疮、手足癣等。

4,六味地黄是什么啊有什么作用啊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配以山药,山茱萸,泽泻等治疗肾阴不足所致的眩晕。耳鸣。盗汗。遗精消渴等。是补肾阴的首选药。六味地黄丸主要是治疗那些肾阴虚而阳盛的人,阳亢乃至强阳不倒,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则一定能收到理想效果,但是现代人一般都是阴盛阳虚的体质,如果再服用六味地黄丸,只能使阴邪更盛,而阳气更虚,外在表现就是这个人越发没有力气,做事情没有精神,爬完楼梯都要喘半天。所以,使用六味地黄丸首先要辨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肾阳虚的人绝不可用,肾阴虚的人也不可多用,以服用后收到效果为准,食用过多也会伤害身体。   服用六味地黄丸的不良症状为:服用前期感觉有精力,越到后来越感觉浑身无力,状况反不如吃药前。六味地黄丸,源出张仲景收录的金匮肾气丸。这金匮肾气丸究竟为何人所创, 已经不得而知。到了宋朝,钱乙先生别出心裁,将金匮肾气丸减去肉桂和附子, 用来治疗“小儿发育迟缓”,即所谓“治肾怯失音,囱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 睛多,面色恍白”。这其实就是现在的小儿麻痹症,不是什么小儿发育迟缓。清 朝编辑《古今图书集成》的时候,六味地黄丸治疗小儿麻痹症的病例范围被取消, 清一色地强调了为成年人滋补肾水,在燥门、疸门和瘫痿门中被同时推荐。大约 从明朝的薛己开始,这个六味地黄丸就走向包医百病了。这个薛己在《内科摘要》 中说,此方“治肾经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秘,气壅痰嗽,头目眩晕……血虚 发热等症,其功不能尽述”。以后的中医生使用六味地黄丸,实际上已经不是钱 乙的立方用意了。熟悉现代医学的人大概能够判断得出,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小儿 麻痹症,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意味着,六味地黄丸的原始立方是极不可靠的。   真正的疾病,中医是不能治的。只有那些不是病的病,或不需要任何医学干 预也能自愈的病,或西医治病头中医治病尾的病,中医才可以去施展“包医百病” 的“能耐”。到清末,六味地黄丸的治病范围推广到了内科(消渴、淋浊、咳嗽、 喘、眩晕、自汗、盗汗、便血、诸血症、血虚发热、呕吐、痿症、骨蒸、健忘、 惊悸、怔忡、头痛、腰痛、中风、类中风、虚劳、遗精、足跟痛、痰饮、黄疸 等),外科(下部疮疡、瘰疬等),妇科(不孕症、产后不语等),儿科(囱门 不合、解颅、五迟五软小儿年长不能行等),五官科(虚火牙痛、失音、舌燥、 喉痛、耳鸣、耳聋、眼花、齿牙不固、肝疳白膜遮睛、目中白晴多等多种病证)。 到了现代,中医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弘扬。现代中医生比清朝的中医生更加勇气十 足,他们把六味地黄丸的治病范围扩大到了12个门类:   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室性早搏、脑梗死、脑溢血后遗症、眩 晕等疾病。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减轻水肿,减少尿蛋白,慢性肾小球肾炎,乳糜尿, 男性不育症,女性原发性不孕症和继发性不孕症,肾病综合征、尿毒症、阳痿、 遗精、血精、不射精、淋证、窿闭、遗尿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食道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老年性便秘。   4.糖尿病。据称胜过二甲双胍和维生素E。   5.内分泌系统疾病:甲亢,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6.妇科疾病:女性乳房发育不良,经行鼻衄、带下、乳癖等。   7.儿科疾病:小儿遗尿,小儿脑机能障碍,幼童性早熟。   8.五官科疾病:耳鸣、耳聋、耳眩晕、鼻鼽、鼻槁、鼻衄、慢喉痹、慢乳蛾、 慢喉暗等,中心性视网膜炎,口疮,牙周炎,慢性葡萄膜炎、视盘脉管炎、青光 眼、外伤性角膜溃疡、白内障、黄斑盘状变性、中浆病、玻璃体积血、口腔扁平 苔癣、齿衄、冠周炎、齿痛、耳聋等。   9.皮肤科疾病:黄褐斑,粉刺,瑞尔氏黑变病,皮肤皲裂。   10.肿瘤:甲状腺瘤,晚期肺癌患者。   11.药物不良反应:氟哌酸、硝苯地和氯氮平引起的过敏和不良反应。   12.其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肝炎血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 颈推病,麻风性结节性红斑反应、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腰麻后头痛、背脊痛、脱发、下半身盗汗自汗等各种杂症。   有中医界人士煞有介事地发表总结报告说,“六味地黄丸治疗范围之广,可 涵盖各系统疾病达435个,近20个科别”。   看起来,“包医百病”这个成语需要修改了。保守的修改可修改为“包医千 病”,积极的修改可以修改为“包医万病”。最积极的修改,恐怕可以创造一个 新的格言来:“六味地黄丸就是全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