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瘤会有何症状
恶性脑瘤的症状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颅内高压症状和局灶性症状两大类,多呈进行性加重。两者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或仅见其一。成年人多先出现局灶脑损害症状,然后出现
颅内压增高症状;小儿相反,多先出现颅内压 (1)头痛:是最早和最多见脑瘤的症状,见于82%~90%的病人,程度各人不同。初为间歇性,以早晨清醒时及晚间较多且较重。多以额部或两颞部的搏动性钝痛或胀痛和变为持续性。咳嗽、用力、喷嚏、俯身、低头时可使头痛加剧。小儿因颅骨未闭,颅压增高时颅缝分开. (2)呕吐:为脑瘤的症状之一,约发生于2/3的病人。常见于剧烈头痛时,多伴有恶心,呕吐常呈喷射性。严重者不能进食,食后即吐。病人常可因此而严重脱水而体重锐减。幕下肿瘤出现呕吐一般比幕上肿瘤出现较早且重,这是由于延脑中枢、前庭、迷走等神经受到刺激的结果。小儿病人常只有反复发作的呕吐为其惟一的症状。 (3)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最重要的客观体征。幕下及中线肿瘤病人出现较早,幕上的良性肿瘤出现较晚,有的甚至不出现。视乳头水肿早期并不影响视力,视野检查可见生理盲点扩大。当视乳头水肿持续数周或数月之后,视盘逐渐变得苍白,视力开始减退,视野呈向心性缩小,这是
视神经萎缩的表现。一旦出现阵发性黑朦,视力将迅速下降,甚至很快失明,这时即使手术解除了颅内高压,视力往往也不能改善。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征象,称为颅压增高的:\"三联征\",是诊断脑瘤的重要依据。但三征并非缺一不可,有时只在晚期才出现,也有始终不出现者。除了三征以外,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位于颅底的外展神经麻痹(一侧或双侧)、复视、猝倒、意识模糊、昏迷、智力减退、情绪淡漠、大小便失禁、脉搏徐缓及血压升高等现象。 脑瘤的症状2、局灶性症状 随脑瘤生长部位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综合征。它是肿瘤刺激或破坏局部脑组织所引起,具有病变定位价值。现将位于不同部位的脑肿瘤的局灶性症状简述如下。 (1)大脑皮质肿瘤:大脑广泛性病变产生头痛、昏迷、谵妄、全身抽搐和痴呆等一般症状。局限性病变产生的症状是脑部病变区缺失神经系统产生的功能障碍,这并不是该病变区脑部结构本身的功能定位。一般来说额叶损害的症状主要为随意运动、智力方面及精神活动的障碍;顶叶病变为早期而典型的皮质性感觉障碍;枕叶肿瘤以后头痛和视觉障碍为特点;颞叶病变以颞叶癫痫、视野缺损最为多见,并出现听觉中枢的失常;岛叶病变,以内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 (2)胼胝体肿瘤:此处肿瘤都侵犯邻近组织,临床表现实际上是邻近结构受损的结果。胼胝体前部的肿瘤有进行性痴呆、人格改变,可能与肿瘤侵入额叶有关。胼胝体中部的肿瘤有双侧运动及感觉障碍,下肢重于上肢,与肿瘤向两旁侵犯运动感觉皮质有关。胼胝体后部的肿瘤可因压迫四叠体引起与松果体瘤相似的症状,有两侧瞳孔不等,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两眼向上视不能,称为Parinaud综合征。由于脑导水管容易被堵,脑积水及颅内高压症状较易出现。凡临床上表现有进行性痴呆,伴有双侧大脑半球损害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均应考虑之。 (3)侧脑室肿瘤:常无特殊症状,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视觉症状特别是同向性偏盲很常见,有的病人可有精神症状。 (4)
第三脑室肿瘤:症状常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颅内高压症状。头部处于某一位置时可以引起症状的突然发作。表现为剧烈头痛、大量呕吐、意识转为迟钝甚至昏迷,并常伴面红、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有时可导致呼吸停止而猝死。常有两下肢突然失去肌张力而跌倒,但意识不丧失,改变体位可使症状自动缓解。肿瘤侵入第三脑室底前部者可有嗜睡、尿崩、肥胖、生殖功能减退等,个别病人可有性早熟现象。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出现上丘及中脑被盖部队症状,很似松果体瘤。 (5)第四脑室肿瘤:肿瘤小时症状常不明显,呕吐可为惟一较早症状。当肿瘤引起第四脑室出口堵塞时可有脑积水表现及颅内高压症状。 (6)丘脑肿瘤:症状常较隐藏,多数病人仅有头痛。随着颅内压增高,病人意识显得淡漠、嗜睡、记忆力衰退,甚至可有痴呆。精神症状如情绪不稳,容易激动、有被迫害观念、谵语,各种视、听、味、幻觉亦不少见,内分泌障碍与第三脑室瘤相仿。肿瘤累及丘脑腹后外侧部者,可有主观感觉障碍,并早期出现轻偏瘫。肿瘤累及丘脑的内侧时,以智力减退及颅内压增高较突出,早期可有双侧视力障碍,双侧眼球同向运动麻痹,但无主观感觉障碍,除非晚期;肢体有震颤、手足徐动、舞动等。部分病人有全身性抽搐发作。典型的丘脑性自发性疼痛现象并不常见,仅见于丘脑被肿瘤广泛浸润病例。
看这个肿瘤长在哪里。可能会压迫神经,导致失明,耳鸣,压迫血管,头晕,头痛,颅内压增高导致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还会导致瘫痪,截瘫或者全瘫症状太多了,癫痫,视力下降,头疼等等
2,头部肿瘤的症状是
临床表现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1.5:1。颅内肿瘤的起病有多种形式,一般以缓慢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形式为主,如视力的进行性障碍、各种感觉运动的障碍等。但亦可表现为突发的抽搐或进行性的颅内压增高症状。较少见的为卒中样发作,多半是由于肿瘤的突然出血、坏死或囊性变所造成。 颅内肿瘤的主要表现有两大类: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有逐渐加剧的间歇性头痛,以清晨从睡眠中醒来及晚间出现较多。部位多数在两颞,可涉及枕后及眼眶部。咳嗽、使力、喷嚏、俯身、低头等活动时头痛加重。头痛剧烈时可伴有呕吐,常呈喷射性,严重者不能进食,食后即吐,可因此影响病人的营养状况。视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如存在则有较大诊断价值。除此以外,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两眼外展神经麻痹、复视、视力减退、黑蒙、头晕、猝倒、意识障碍等。 (2)局灶症状 取决于肿瘤所在的部位,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及综合征,这里只能将各部位脑肿瘤所产生的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作一简单的介绍。 中央区肿瘤:包括额叶的中央前回及顶叶的中央后回及其相邻部位。有对侧的中枢性面瘫、单瘫或偏瘫及偏感觉障碍。优势侧半球受累可出现运动性失语。如有癫痫发作,以全身性发作较多,发作后抽搐肢体可有短暂瘫痪,称为Todd麻痹。 额叶肿瘤: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如淡漠、不关心周围事务、情绪欣快、无主动性。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和判断力衰退,智力减退,不注意自身整洁,大小便常不自知。典型病例有强握反射及摸索动作。癫痫发作亦以全身性为多见。优势半球有运动性失语及失写。额底部病变可引起嗅觉丧失及视力减退。 顶叶肿瘤:感觉障碍为主,以定位感觉及辩别感觉障碍为特征。病人用手摸不能辩别物体的形态、大小、重量、质地。肢体的位置感觉亦减退或消失,因而可能有感觉性共济失调征。优势侧病变可有计算不能、失读、失写,自体失认及方向位置等的定向能力丧失。病人因而时常迷路。癫痫发作时常以感觉症状为先兆。肿瘤累及顶叶旁中央小叶时,可有双侧下肢痉挛性瘫及尿潴留。 颞叶肿瘤:可有对侧同向性象限盲或偏盲。优势侧病变有感觉性失语,癫痫发作以精神运动性发作为特征。有幻嗅、幻听、幻想、似曾相识感及梦境状态等先兆。 枕叶肿瘤:亦有幻视,常以简单的形象、闪光或颜色为主。有对侧同向性偏盲,但中心视野常保留。优势侧病变可有视觉失认、失读及视力变大或变小等症。 岛叶肿瘤:主要表现为内脏反应,如打呃、恶心、腹部不适、流涎、胸闷、“气往上冲”及血管运动性反应等。 胼胝体肿瘤: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胼胝体中部的肿瘤因侵犯两侧运动感觉皮质而有双侧运动感觉障碍,下肢重于上肢。胼胝体后部的肿瘤可因压迫四叠体而引起与松果体区相似的症状,有双侧瞳孔不等、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两眼同向上视不能等,称之为Parinaud综合征。由于脑导水管容易被,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症状亦较易出现。 第三脑室肿瘤:主要表现为间歇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头部的某种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当头部处于这一位置时,可突然发病,有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伴有面潮红、出汗等植物神经症状,有时可导致呼吸聚停而死亡。也可表现为两下肢突然失去肌张力而跌倒,但意识保持清醒。改变头部位置可使症状缓解。肿瘤侵及第三脑室底时可有嗜睡、尿崩、肥胖、生殖功能减退等。部分病人有早熟现象。 第四脑室肿瘤:症状较不明显,早期呕吐症较突出。阻塞第四脑室出口时可引起脑积水表现。 侧脑室肿瘤:症状隐袭,以ICP增高症状为主。病人意识淡漠、嗜睡、记忆衰退,甚至出现痴呆。情绪易激动,有精神症状,以迫害观念、谵妄及各种幻觉杂有内分泌方面的症状。女性有月经失调、多尿、肥胖等,男性则以性欲减退为主。涉及丘脑腹外侧部时可有主观感觉障碍、轻偏瘫等。涉及丘脑内侧部时有智力下降。晚期有ICP增高症状。部分病人有震颤、手足徐动及舞动症。但典型的丘脑性自发疼痛甚为罕见。 底节肿瘤: 主要症状为主观上的感觉障碍,早期可有轻偏瘫、肌张力增高、震颤、舞动、手足徐动等。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亦常见。癫痫的发生见于20%的病例,以失神经性小发作为常见。精神症状有痴呆、记忆力减退等,约见于25%的病例。 脑干肿瘤:特点是出现交叉性麻痹,即病侧的颅神经麻痹和对侧的偏瘫。①中脑肿瘤如位于底部,有对侧的痉挛性偏瘫及偏感觉障碍,病侧的动眼神经麻痹(Weber综合征)。中脑顶盖部的肿瘤可引起粗大的震颤动作、舞蹈动作及Magnus位置性反射(当将头部转向一侧,该侧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如将头部转向对侧,则对侧的肢体出现上述姿势)。肿瘤位于中脑四叠体时可引起Parinaud综合征。②桥脑肿瘤产生病侧的周围性面瘫及外展神经麻痹、复视、对侧偏瘫等。如肿瘤涉及三叉中脑束,可有病例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咀嚼无力等。如肿瘤偏于外侧,可有自发的水平或垂直性眼震。晚期可有双侧共济失调征。③延脑肿瘤以呕吐及呃逆为突出症状。病例有Ⅸ、Ⅹ、Ⅺ、Ⅻ颅神经麻痹症状,表现为咽喉反射消失、吞咽有呛咳、软腭麻痹、悬雍垂偏向对侧、喉音嘶哑,病列舌肌萎缩伴随有舌肌纤维颤动,对侧偏瘫。 小脑半球肿瘤:有患侧肢体协调动作障碍,语音不清,眼球震颤,肢体肌张力明显减少,腱反射迟钝,行走时步态蹒跚,易向患侧倾倒等。 小脑蚓部肿瘤:有步态不稳(鸭步),逐渐发展至行走不能。站立时向后倾倒。肢体的协调动作障碍常不明显。如引起第四脑室阻塞,则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症状。 桥小脑角肿瘤:有眩晕、患侧耳鸣、进行性听力减退以至耳聋。患侧三叉及面神经相继部分瘫痪,眼球震颤及病侧有小脑征。晚期有Ⅸ、Ⅹ、Ⅺ等颅神经麻痹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鞍内及鞍上区肿瘤:早期症状是
内分泌失调,女性以停经、泌乳、不育、肥胖等症状为主,男性以性功能减退、毛发脱落、皮下脂肪增多为主。肿瘤扩展至鞍上时可有双颞侧偏盲以及双眼先后失明。眼底见视神经乳头呈原发性萎缩。生长激素腺瘤有垂体功能亢进症状(巨人症或
肢端肥大症),但视力的影响不如泌乳素腺瘤明显。 鞍旁及斜坡肿瘤:早期症状为外展或三叉神经的单神经麻痹,表现为复视,病侧眼球内转、面部感觉减退。稍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及锥体束征。 参考资料:http://www.5191.com/a12/aizeng/az3/2005082209592466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