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4 07:33
相关企业:甘肃成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1,地黄的样子是什么
地黄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乎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另有变种,花为黄色,叶面背面为绿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多年生草本植物。 这事药检的准,一般熟地是油黑色,生地色能淡些。2,生地黄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功效
【药 名】:生地黄 【拼 音】:SHENGDIHUANG 【英文名】:dried rehmannia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 鲜用者称为鲜地黄;若将地黄缓缓炽焙至约八成干入药者, 称为生地黄、干地黄.鲜地黄味甘、苦, 性寒.入心、肝、肾经. 【功 效】:清热 生津 滋阴,养血。 【主 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性味归经】:甘苦,凉。①《本经》:“味甘;寒。”②《别录》“苦,无毒。” 入心、肝、肾经。①李杲:、入手、足少阴,手、足厥阴。”②《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肺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①《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②《本草经集注》:“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③《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④《医学入门》:“中寒有痞、易泄者禁。” 【药物配伍】:配阿胶,清热降火;配黄柏,养阴清热;配桂枝,滋阴养血;配牛膝,滋阴补肾;配乌梅,清热养阴。 【别 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又名:苄(《尔雅》)、芑(《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棵、蜜罐棵生地黄是咖啡色,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养阴生津,用于血热出血,热病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功 效】:清热 生津 滋阴,养血。 【主 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性味归经】:甘苦,凉。①《本经》:“味甘;寒。”②《别录》“苦,无毒。” 入心、肝、肾经。①李杲:、入手、足少阴,手、足厥阴。”②《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肺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①《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②《本草经集注》:“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③《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④《医学入门》:“中寒有痞、易泄者禁。”生地黄生地团条分鲜干,干皱色褐鲜红黄,断面黄白干乌黑,清热凉血养阴液。[来源]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Rehmania glutinesaLibosch var hueichingensis Chao et Schih及地黄R.glutinosa(Gaertn)Libosch的根及根茎。[产地] 怀庆地黄产河南,地黄产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等省。[采收] 9-10月采挖后,贮砂中鲜用者称鲜生地。或洗净后略晒,并置火炕上徐徐烘焙干燥,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时,搓捻成形或小条,再晒干。[药材形性] 鲜地黄 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肉红色,有半月形横节及芽痕,断面黄白色,有明显的纹理菊花心,气微,味甘苦。干地黄(生地) 呈不规则团块或长园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长6-12cm,直径3-6cm,细小者则稍扁而扭曲,多为长条状,表面灰黑或棕灰色,极皱宿,具浅棕色半月形的节痕,质常柔软,干则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的呈乌黑色,微有光泽,显油润,具粘性,有时呈放射状裂隙,无臭,味微甜。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者为佳。 [炮制] 原药清水中洗净,捞出摊开润软,切0.3-0.4cm顶头厚片或块片,晒干。称干地黄、生地、大生地。小生地 取细小而长的地黄根茎,洗净润透后切1cm厚之段而入药者,原药细小如根,称细生地,根生地,功同大生地而气味较之淡薄,宜于滋阴养血而又恐胃弱是腻滞者。鲜生地 新鲜根茎埋于泥砂中,随用随取,洗净切片入药,亦可捣汁冲服,长于清热凉血,尤能生津止渴。炒生地 干地黄片炒至微焦为度,炒后可减低寒凉滋腻之性,养血之力稍增而凉血之力减。炒生地炭 干地黄片用武火炒至外见松泡呈焦黑色时:取出略洒清水灭净火星,摊晾冷透,晒干收贮。炒炭后既能凉血,又可止血。[成分] 含梓醇、地黄素、糖类、氨基酸、维生素A样物质。[性味、归经] 甘苦寒,入心、肝、肾经。[功用]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养血。用于热入营血、壮热口渴、舌红少苔;血热吐血、尿血、衄血、崩漏;阴虚血少、低热不退、消渴或月经不调;荨麻疹、皮癣风痒等症。[处方名] 鲜生地 生地 大生地 细生地 炒生地 生地炭[用法,用量] 鲜生地打碎煎服10-30克,或打汁冲服;大生地煎服10-15克。[保贮] 干足,放石灰缸甏内或其它容器中密封保存,置干燥处,防霉。鲜生地宜分层堆放在通风的黄砂中保存,以防腐烂。按:生地以河南怀庆地区所有者,油性大、皮细且有菊花心,品质最优,奉为道地药材,称怀生地。地黄之花名地黄花,其果实称地黄实,两者功似干地黄;地黄之叶称地黄叶供外用治恶疮、手足癣等。优质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