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瘀证

88篇文章

6590人浏览

1 人参再造丸注意事项是什么呢 人参再造丸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人参再造丸

人参再造丸(同仁堂)属于处方药,由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研制并生产,其对于益气养血,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言语不清。有良好的效果。那么人参再造丸注意事项是什么呢

接下来笔者将向大家详细介绍人参再造丸的注意事项:

1、本品含朱砂及马兜铃科植物细辛,不宜长期服用;本品为处方药,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儿童及老人一般不宜使用。

3、服用本品应定期检查,应检查血、尿中汞离子浓度,检查肝、肾功能,超过规定限度者立即停用。

4、运动员慎用。

5、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

6、本品不可整丸吞服。

另外,患者如果服用任何其它药品请告知医师或药师,包括任何从药房、超市或保健品商店购买的非处方药品。这些药品可能会受人参再造丸影响,或者人参再造丸能影响其它药品的药效,您可能需要不同的药量或需要服用不同的药品,请遵医嘱。医师和药师可能对服用人参再造丸应注意事项具有更多的信息。

人参再造丸的主要作用是抗凝血和改善微循环,并有一定的消炎、抗菌作用。本方可用于治疗属于气虚血瘀证的冠心病和中风等病症,还能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的遗精。还有报道用人参再造丸治疗关节炎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风寒阻络者。

阅读全文

2 2型糖尿病可以吃定心丸吗

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可以吃定心丸,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建议自行用药。并且此类药物仅对血糖起到辅助控制作用,并不能根治糖尿病,建议糖尿病患者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

1、成分:定心丸主要成分是地黄、人参、茯苓、玄参、丹参、川芎等,一般没有降血糖的作用,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吃定心丸后不会导致血糖水平大幅度波动;

2、药理作用:定心丸中的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而丹参、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定心丸中的丹参还具有扩张冠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而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的作用,可以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恢复缺血区的微循环状态。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定心丸具有改善心肌代谢,增加心肌收缩力,以及对血糖、血脂起到调节的作用;

3、适应证:定心丸主要适用于气虚血瘀证的患者,可以起到滋补心血,宁心安神的作用,而2型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症的范畴,所以可以服用定心丸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

4、禁忌证:定心丸中含有红花,会导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所以孕妇不能服用定心丸。定心丸中含有当归、肉桂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也不建议与抗凝药物一起服用,以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血糖。

阅读全文

3 防疫措施有哪些你知道吗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能和金花清感颗粒一起吃吗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能和金花清感颗粒一起吃吗

近期,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包括:隔离时间方面,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由“7+3”调整为“5+3”;风险区划定方面,将风险区由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等。

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想要打赢这场疫情持久战,我们需要齐心协力。

也希望大家在认真遵守相关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守护好自己的健康,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小编与您,齐心抗疫

防疫方剂,小编已为您抄好

让我们一起守护健康,打赢这场疫情持久战

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六版)

一、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软胶囊(丸、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

推荐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连花清咳片、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清开灵软胶囊(颗粒)、射麻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二、无症状感染者

1.适用范围: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基础方剂:

麻黄9g 炙甘草6g 杏仁9g  生石膏15~30g(先煎)  桂枝9g  泽泻9g 猪苓9g 白术9g  茯苓15g  柴胡16g 黄芩6g 姜半夏9g  生姜9g 紫菀9g 冬花9g 射干9g  细辛6g 山药12g 枳实6g 陈皮6g  藿香9g

2.服法: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两次(饭后40分钟),温服,3剂为一个疗程。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1碗。

清肺排毒颗粒服法:开水冲服,每次2袋,每日2次。每疗程3~6天。

3.注意事项:

(1)一个疗程结束后,如疗效明显,继续进行下一个疗程,同时可在此基础上辨证加减用药(如出现阴虚,麻黄、桂枝、细辛应减量或减去)。如果疗效不明显,应参照国家和我省《诊疗方案》辨证施治。

(2)如发病时已经服用其他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仍可使用清肺排毒汤。

(3)伴腹泻者石膏应减量。大便不通伴高热者,应加大石膏用量(30g以上)或加大黄6~10g,以通腑泄热。

(4)肾功能不全者,细辛、半夏用量均应酌减,推荐细辛3g、清半夏6g。

(5)对于10岁以下患儿,药物用量应酌减,特别是细辛应减为3g或以下。

(6)应用清肺排毒汤建议不超过3个疗程。

四、康复期

应重视患者早期康复介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障碍,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和干预,尽最大可能恢复体能、体质和免疫能力。

(一)中药治疗

1.肺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排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推荐处方:

党参15g 茯苓15g 炒白术10g 黄芪15g  法半夏9g 陈皮10g 藿香10g 砂仁6g(后下)  甘草6g

推荐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2.气阴两伤证

临床表现: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淡红或红,少苔,脉细弱或虚。

推荐处方:

西洋参15g 石斛10g 麦冬15g 沙参15g  知母6g 淡竹叶10g 山药15g 甘草6g  茯苓15g 花粉12g 桑叶10g    推荐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

3.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胸闷,干咳,心悸,气短,乏力,汗出。舌质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推荐处方:

黄芪30g 当归10g 赤芍10g 地龙10g  川芎1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丹参10g  杏仁10g 炙枇杷叶10g 白前10g 紫菀10g

推荐中成药:补肺活血胶囊。

4.肺肾两虚证

临床表现:动则气喘,干咳,咳声无力,汗出,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推荐处方:

补骨脂12g 熟地30g 当归15g 陈皮10g  清半夏9g 茯苓15g 黄芪15g 五味子10g  百合12g 山萸肉15g 胡桃肉30g 甘草6g

阅读全文

4 乙肝灵胶囊和乙肝宁颗粒疗效一样吗?两款要能交替服用吗

乙肝宁颗粒(葛洪)属于处方药,由广西葛洪堂药业有限公司研制并生产,其对于调气健脾,清热利胆,活血化瘀。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属湿热内蕴、肝郁脾虚、气虚血瘀证者,对急性肝炎属此证者亦有一定疗效。有良好的效果。那么乙肝灵胶囊和乙肝宁颗粒疗效一样吗可以交替服用吗

首先看看乙肝灵胶囊和乙肝宁颗粒具体有哪些不同之处吧

一、成分不同

乙肝宁颗粒的主要成分为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首乌、白芍、绵茵陈、白花蛇舌草、丹参、丹皮、蒲公英、川楝子、金钱草;

乙肝灵胶囊中除了含有大黄、白芍、茵陈、柴胡、贯众、甘草、人参、黄芪等多味传统中药外,还含有穿山甲、鳖甲、鸡内金、三七等具有有效抗病毒作用的成分。

二、功效不同

乙肝灵胶囊对于乙肝有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强的抗炎,改善肝功能,降酶、疏肝利胆,促进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作用。能从根本杀灭乙肝病毒,并使其丧失复制、重组、再生的功能。治疗乙肝安全有效。

而乙肝宁颗粒具有保健作用,重在增强肝脏免疫功能,通过疏肝利胆的有效成分促进肝细胞代谢,增强抵抗力,对由于肝胆湿热引发的肝区疼痛、疲倦无力、头晕耳鸣、舌苔黄腻等症状有良好的改善效果。能够有效阻止肝脏纤维化。

三、适用人群不同

乙肝灵胶囊适合想要摆脱乙肝病毒的乙型病毒携带者;同时也适合想改善和调节肝脏免疫功能的人士;

乙肝宁颗粒适合肝脏免疫力较低,想要增强肝脏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阻止肝脏纤维化的人。对人体肝脏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四、剂型不同

乙肝灵胶囊属于胶囊制剂,适合饭后口服;乙肝宁颗粒是冲剂,适合温水冲调服用。

阅读全文

5 心脉通胶囊效果怎么样 心脉通胶囊与通塞脉片的差异

心脉通胶囊

很多患者在购买心脉通胶囊药物时,他们会发现药架上摆满了很多类似用途的药物。这让消费者的选择困难越来越严重。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心脉通胶囊怎么样?与通塞脉片的区别有什么?

心脉通胶囊主要是由三七、决明子、夏枯草、粉葛、牛膝、钩藤、当归、丹参、毛冬青、槐花等10味珍稀且名贵中药材成分组成的药物,该药物可用于治疗身患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心血管类病症的患者,具有活血化瘀、降压降脂、通脉养心的功效与作用。该药品对于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有着良好的治愈效果。

,

通塞脉片是由黄芪、石斛、牛膝、甘草、当归、党参、玄参、金银花等8味中成药成分合用配制而成的中成药品,具有活血通络、益气养阴等功效与作用。可用来治疗轻中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等心血管类病症的患者。这与心脉通胶囊用途及其功效比较相似。二者药物区别在与药品组成的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患者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药物。

阅读全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