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知识 >  藿香正气水不适宜哪些人群 吃藿香正气水为什么会呕吐

藿香正气水不适宜哪些人群 吃藿香正气水为什么会呕吐

来源:金话筒医药 时间:2023-10-17 08:43:33 手机版

为什么吃藿香正气水会呕吐?

在生活中,由于疏忽,服用错误的药物是很常见的。一旦服用错误的药物,它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而且可能会导致疾病,甚至有生命危险。那么,藿香正气水不适合哪些人呢?如果你不小心吃了怎么办?

藿香正气水为深棕色澄清液(长期储存略浑浊);味道又硬又苦。藿香正气水的主要作用是解表化湿、理气化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热湿引起的感冒,如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腹胀疼痛、呕吐腹泻;胃肠道感冒见上述证候。

同时,在服用藿香正气水时,避免吸烟、饮酒、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饮食应清淡。不宜同时服用滋补中药。若儿童服药后出现严重腹泻症状,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到医院治疗。如果您的孩子对藿香正气水和酒精过敏,请小心使用。最后,药有三分毒,藿香正气水不易长期服用。你不能随便和其他药一起吃。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藿香正气水的用药禁忌是孕妇避免服用,过敏患者慎用。不小心吃了的病人不用惊慌,要冷静找解决办法。

最近更新

  • 醒脾养儿颗粒的功效与作用醒脾养儿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醒脾养儿颗粒通常可以起到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健脾开胃、临床主治的功效与作用,可以到正规医院遵医嘱合理的应用药物治疗。1、醒脾开胃:醒脾养儿颗粒中含有毛大丁草、山栀茶、蜘蛛香等中药...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18

  • 续断的功效与作用续断的功效与作用

    续断的功效和作用一般包括清热解毒、抗炎消肿、利尿通淋、安神抗惊、改善血液循环等,建议及时就医,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1.清热解毒:续断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对于...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18

  • 睡觉把手举过头顶,为什么能一觉到天亮睡觉把手举过头顶,为什么能一觉到天亮

    睡觉把手举过头顶能一觉到天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调整呼吸、心理暗示、个人习惯与舒适感等。具体如下:1、促进血液循环:这种姿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伸了手臂和肩部的肌...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18

  • 吃藿香正气丸多久能喝酒吃藿香正气丸多久能喝酒

    临床上吃过藿香正气丸之后48-72小时内是不建议喝酒的,虽然服用藿香正气丸与酒精没有相关的禁忌,但是还是有可能影响丸剂的效果。吃过藿香正气丸再饮酒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的反应,如引起身体的不适...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17

  • 交泰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交泰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交泰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黄芪、枸杞子、山药等草药。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提高体质等方面。以下是交泰丸的主要功效和作用:1、补气养血:交泰丸中的人参...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17

  • 猪肉脯的功效与作用猪肉脯的功效与作用

    猪肉脯是用猪科动物猪的肉经腌制、烘烤的片状肉制品。猪肉脯味甘、咸,性平,归肾、脾胃经,具有补肾滋阴、养血润燥、益气、消肿的功效。1、补肾滋阴:猪肉脯味咸,入肾经,具有补肾滋阴的作用,主肾虚...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17

  • 不流汗是因为湿气重吗不流汗是因为湿气重吗

    不流汗可能是生理原因,也可能是湿气重所致,建议最好根据全身的表现来进行判断。1、生理原因:有些患者由于自己体质因素,一直都不爱出汗,如果没有其他身体异常症状,通常也是正常的,无需做特殊处理...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17

  • 足底的颗粒多久能揉开足底的颗粒多久能揉开

    足底的颗粒大部分情况是不能揉开的,临床常见于脂肪颗粒、皮脂腺囊肿、结蹄组织增生等。1、脂肪颗粒:脂肪颗粒是正常身体组织,也可能是由于局部小脂肪瘤所导致。脂肪瘤是由于局部脂肪颗粒在局部异常汇...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17

  • 安宫丸27个好处安宫丸27个好处

    安宫丸没有27个好处的相关说法。安宫丸是一种中药,其在传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安宫丸的主要好处包括降低体温、抗惊厥、改善意识障碍、清热解毒和促进康复等。具体药物的使用需在医嘱下进行,以确...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17

  • 裸花紫珠颗粒多少钱裸花紫珠颗粒多少钱

    裸花紫珠颗粒的价格大致在12.80元到46.00元之间。裸花紫珠颗粒的规格主要有3g5袋/盒、3g6袋/盒和3g*9袋/盒等。一般来说,规格越大,单价可能越低,但总价会相应增加。3g*5袋...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