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外耳道炎

11篇文章

1427人浏览

1 耳屎长得快是什么原因

耳屎长得快可能是皮脂腺分泌旺盛、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针对性的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1、皮脂腺分泌旺盛:有些人的耳道皮肤皮脂腺分泌非常旺盛,这可能与个人体质和遗传因素有关。这种情况下,耳屎生成速度较快,是一种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但要注意保持耳道清洁。

2、环境因素:如果处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耳道皮肤可能会分泌更多的油脂,导致耳屎增多。可以定期用温水清洗耳道,避免使用棉签、手指等工具掏挖耳朵。

3、遗传因素:每个人的新陈代谢速度不同,有些人天生耳屎生长得较快。保持耳道清洁,避免耳屎积聚。使用干净的棉签或耳勺,轻轻清理耳道。注意不要过度清洁,以免损伤耳道皮肤。

4、慢性外耳道炎:长期抠耳朵、掏耳朵导致耳道皮肤排泄功能减弱,使耳屎难以自行排出,患者可能会觉得耳屎长得特别快。可以控制炎症,定期去医院清理耳屎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如红霉素软膏、头孢呋辛酯片、头孢克肟胶囊等

5、外耳道感染:病情可能会导致耳道皮肤油脂分泌异常,耳屎生长速度加快。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诺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用以缓解不适。同时,保持耳朵干燥,避免潮湿环境。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由于皮肤排泄功能差导致。如果耳屎生长速度过快,伴有耳道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

阅读全文

2 感音性耳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感音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噪声暴露、遗传因素、外耳道炎、中耳炎、腮腺炎等。建议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针对性的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具体如下:

1、噪声暴露:噪声的强度通常可以超过140分贝,长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中,如长时间听音乐、身处嘈杂的工业环境等,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引发感音性耳聋。可以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工具,减少噪声暴露,从而保护听力。

2、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内耳结构异常,如囊性纤维化、遗传性耳聋等,这些异常可能会影响声音的传导和感知,导致感音性耳聋。对于轻度和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可以尝试使用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力辅助设备来改善听力。而对于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3、外耳道炎:长期慢性外耳道炎可能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从而影响声音的传递和接收,导致听力下降。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外耳道扩张术、外耳道重建术等手术治疗,从而恢复听力。

4、中耳炎:会导致中耳结构发生炎症反应,包括鼓膜穿孔、中耳积液等,这些炎症反应会损害听骨链和内耳结构,导致听力下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鼓室成形术、鼓膜修补手术等手术治疗,以恢复声音的传递和听力。

5、腮腺炎: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导致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压或炎症引起内耳的螺旋器、盖膜、基底膜以及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病变,并出现萎缩,从而导致听力减退甚至丧失。此外,腮腺炎还可能引起中耳的炎症,影响听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巴韦林片、醋酸地塞米松片、阿昔洛韦片等药物,有助于缓解炎症。

除上述原因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听力,导致感音性耳聋。建议饮食中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听力健康。此外,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听力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阅读全文

3 外耳道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朵疾病,治疗外耳道炎的方法取决于病因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常见的外耳道治疗方法包括清洁和抗生素滴耳液、局部抗真菌药物、长期抗生素治疗、疼痛和瘙痒缓解、预防措施等方面,也建议到医院诊断后采取治疗措施。

1、清洁和抗生素滴耳液:清洁外耳道是治疗外耳道炎的重要步骤,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者特殊的耳道清洁溶液清洁外耳道。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滴耳液,用于消除感染。

2、局部抗真菌药物:如果外耳道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开具局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滴耳液,用于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

3、长期抗生素治疗:对于慢性外耳道炎或者反复发作的外耳道炎,可能需要长期口服抗生素治疗,以控制炎症和预防感染。

4、疼痛和瘙痒缓解:外耳道炎常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可以使用止痛药和抗瘙痒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

5、预防措施:预防外耳道炎的发生包括保持耳朵清洁、避免水进入耳朵、避免使用棉签等措施。对于经常接触水的人群,如游泳者或者洗澡时水进入耳朵的人群,可以考虑使用耳塞或者耳罩来预防外耳道炎的发生。

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有助于缓解外耳道炎的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阅读全文

4 耳芯痛吃什么药,耳心痛是什么原因用什么药好

1,耳心痛是什么原因用什么药好 中耳炎,看医生 2,耳朵疼吃什么药 最好少吃药,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西瓜、山楂、苹果、葡萄、草莓 芹菜、芥兰、黄瓜、甘蓝菜、西红柿、大豆、百合、冬瓜等 多喝金银花茶和苦丁茶、银耳雪梨等 都是去火的 3,耳朵痛吃什么药比较好 病情分析:你好,你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外耳道炎引起的。指导意见:建议你可以买支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治疗,另外就是吃点吲哚美辛片止痛治疗。饮食上多吃一些清淡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与油腻食品。病情分析:耳朵疼有可能是中耳炎引起指导意见:建议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可以给与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治疗,(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4,耳朵痛吃什么药哦 经调查发现,近些年来,很多人经常出现耳朵疼的现象。根据院专家研究发现,多半都是中耳炎,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太了解中耳炎。而中耳炎如果是吃药的话不能彻底去跟,会反复的发作。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耳鼻咽喉权威专家,为了让大家从跟上了解中耳炎,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些中耳炎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耳朵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孩子患上中耳炎后,应当让孩子先服用适用量的解热镇痛剂,并且让患部靠在包裹着毛巾的温水袋上,使头部疼痛一侧朝下,以便让耳朵的渗出液排出来。外耳道炎常见症状治疗 常见症状 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听力减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区别。 常用中成药 本病属中医的耳疮范畴,多因风热侵袭或热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1.内服药 银翘丸、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药 ①黄连膏、紫金锭外耳道涂敷。 ②中药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可以水调散外敷(即黄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湿热毛巾敷局部)。 常用西药 1.急性外耳道炎;红霉素或螺旋霉素1日3次口服,宜适当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等。 2.外耳道局部可涂布醋酸去炎松霜、可的松软膏等。 3.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中耳炎 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头孢
阅读全文

5 钝伤耳痛吃什么药,钝挫伤吃什么药

1,钝挫伤吃什么药 复方氯唑沙宗片, 2,耳痛吃什么药 医生去看一下,耳鼻喉科,不要自己乱用药,不及早医治后果很严重,。 耳部感觉神经很丰富,而且和邻近器官的神经也有联系,所以耳痛除了是耳本身疾病的症状之外,也可能为邻近器官的疾病发生的反射性耳痛。 耳痛可能是什么病? 耳部感觉神经很丰富,而且和邻近器官的神经也有联系,所以耳痛除了是耳本身疾病的症状之外,也可能为邻近器官的疾病发生的反射性耳痛。 耳痛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炎。包括两种:一是外耳道炎即耳疖肿,一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两种耳痛都较剧烈,重者可以影响睡眠,但是疼痛的性质又有所不同。耳疖发展的不同时期可为持续性痛和跳痛。当用手触压耳道周围、张口和咀嚼运动时,疼痛加重。疖肿化脓破溃后,耳痛迅即消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耳痛,疼痛部位在耳道深部,外边的触压和咀嚼运动对它无明显影响,而在吞咽、打哈欠或擤涕时耳痛加重。成年人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或鼻窦炎时,炎症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进的。当患鼻炎期间鼻分泌物增加影响鼻呼吸时,或在游泳期间鼻腔进水时,为了擤出分泌物或水而用手捏住双侧鼻孔用力向外擤,这样最容易把分泌物挤压到中耳里去。 正确的擤鼻方法是:只压着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对侧鼻内的分泌物,然后再换压另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对侧鼻内的分泌物。如果鼻腔不能通气,不可勉强擤鼻,更不能不加限制地加大擤鼻气力,否则会把分泌物吹挤到中耳里去。 耳周神经痛也是耳痛的原因之一。神经痛表现为阵发性的,如针刺样的剧痛,触压不加重,耳检查外观无任何异常发现。对于持续性耳痛、顽固性耳痛应提高警惕,这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一个表现。 还有一种反射性耳痛,多见于咽部疾病,例如扁桃体周围炎、咽部溃疡、咽部肿瘤、智齿周围炎等。耳痛的话我知道滴药水医院有陪大药房的话不太清楚吃药的话还是滴药水效果好 3,耳朵痛吃什么药哦 经调查发现,近些年来,很多人经常出现耳朵疼的现象。根据院专家研究发现,多半都是中耳炎,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太了解中耳炎。而中耳炎如果是吃药的话不能彻底去跟,会反复的发作。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耳鼻咽喉权威专家,为了让大家从跟上了解中耳炎,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些中耳炎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耳朵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孩子患上中耳炎后,应当让孩子先服用适用量的解热镇痛剂,并且让患部靠在包裹着毛巾的温水袋上,使头部疼痛一侧朝下,以便让耳朵的渗出液排出来。外耳道炎常见症状治疗 常见症状 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听力减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区别。 常用中成药 本病属中医的耳疮范畴,多因风热侵袭或热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1.内服药 银翘丸、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药 ①黄连膏、紫金锭外耳道涂敷。 ②中药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可以水调散外敷(即黄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湿热毛巾敷局部)。 常用西药 1.急性外耳道炎;红霉素或螺旋霉素1日3次口服,宜适当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等。 2.外耳道局部可涂布醋酸去炎松霜、可的松软膏等。 3.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中耳炎 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头孢 4,耳朵痛有什么药治 外耳道炎常见症状治疗常见症状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听力减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区别。常用中成药本病属中医的耳疮范畴,多因风热侵袭或热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1.内服药 银翘丸、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2.外用药①黄连膏、紫金锭外耳道涂敷。②中药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可以水调散外敷(即黄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湿热毛巾敷局部)。常用西药1.急性外耳道炎;红霉素或螺旋霉素1日3次口服,宜适当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等。2.外耳道局部可涂布醋酸去炎松霜、可的松软膏等。3.超短波、红外线理疗。中耳炎病因症状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自疗注意事项(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自治疗法1.成药自疗法(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2.验方自疗法(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3.饮食自疗法(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4.外治自疗法(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次。(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避免误诊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耳朵痛在中医的角度看:是肝火引起的,药物可以吃龙胆泻肝丸 肝火旺药物可以吃龙胆泻肝丸,食疗:喝梨水去肝火 ,食疗法: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表现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 预防肝火上升或是要清肝火,中医常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银花、绵茵陈调治,效果不错。 方法如下: 1、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 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可用冰糖或蜂蜜调味。 2、金银花15克、绵茵陈15克 将金银花、绵茵陈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即可代茶饮。可用黑糖或片糖或蜂蜜调味。 此外,预防肝火上升,也可喝“枸杞菊花茶”,方法如下: 枸杞先煮30分钟,加入菊花后再煮3分钟,就可作茶饮,适用于头晕脑胀、眼赤目乾,经常用脑者。 另外,中医也认为,养肝可多吃猪肝或鸡肝,尤其是那些看东西经常模模糊糊,用神太多者。 食疗方面,可用红萝卜、马蹄(荸荠)、竹蔗加雪梨煲水饮,这味性质略寒,脾胃弱者不能常饮,但有实热在身者正好适用 猪胆绿豆粉 猪胆汁120g,绿豆粉80g,拌匀晾干研末,每服6g,日2次。 菊花粥 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阴干,然后磨粉备用。先以粳米100ml,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芹菜粥 新鲜芹菜60g(切碎),粳米100g,放砂锅内,加水如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应现煮现吃,不宜久放。 刀豆茶 刀豆根30g,加红茶3g,水煎服满意请采纳
阅读全文

推荐阅读

耳痛上什么药,早上起床口苦目赤耳痛吃什么药

1,早上起床口苦目赤耳痛吃什么药 病情分析:,意见建议:,这个情况胃火,肝火大造成的这个不适的,我建议你口服这个龙胆泻肝片,牛黄解毒丸进行治疗,同时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这样就可以改善的。 2,耳朵痛吃什么药比较好 病情分析:你好,你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外耳道炎

2023-03-31

# 注意事项 # # 作用

133人浏览
外耳道炎放什么药,真菌性外耳道炎用什么药

1,真菌性外耳道炎用什么药 【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氟康唑和派瑞松乳膏综合运用并对四十五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实行药物使用观察。结果使用药物两个周以后,这一部分病人的外耳道溢液现象基本好转,没有瘙痒不适现象,当然极个别患者会出现轻微耳

2023-04-03

# 用药 # 效果 # 疗效

153人浏览
慢性外耳道炎用什么药,慢性外耳道炎

1,慢性外耳道炎 根据你所描述的症状,我考虑是外耳道湿疹。单纯的滴氧氟沙星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是外耳道皮肤的过敏性病变,而不是细菌感染。我建议你还是吃点抗过敏的药物,比如扑尔敏,氯雷他定片,或者西替利嗪等,滴的氧氟沙星滴耳液里面可以加上一点地塞米松注射液,每一支

2023-04-15

# # 外耳道湿疹 # 化脓性中耳炎

58人浏览
外耳道发炎吃什么药,外耳道炎用什么药比较好

1,外耳道炎用什么药比较好 主要是抗感染治疗。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的炎症性疾病,局限性外耳道炎又叫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的局限化脓性病变,弥漫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软组织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均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可以因为挖耳,游泳进水而诱发,治疗一般轻微者外用抗感染

2023-03-30

# 用药 # 效果 # 感染性疾病

85人浏览
外耳炎滴药多久好,慢性外耳道炎中耳路炎症是猫的常见病

外耳道疖耳痛严重,张口咀嚼时加重,可射向同侧头部;急性弥漫外耳道炎表现为耳痛和分泌物,慢性外耳道炎外耳路不适痒有少量分泌物,Cat外耳炎症外耳路炎症是猫的常见病,外耳道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是弥漫性炎症,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本土化的外耳道炎,又称外耳

2023-04-15

# 维生素缺乏 # 慢性外耳道炎 # 全身发热

56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