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物

330篇文章

40852人浏览

1 伏苓功效与作用功

伏苓具有多种功效,包括健脾利湿、安神镇静、利尿消肿、抗肿瘤和增强免疫等。为了充分发挥伏苓的药效,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伏苓,并注意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配伍药物。具体介绍如下:

1.健脾利湿:伏苓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应用方法是将伏苓与其他健脾药物配伍使用,如党参、白术等,煎汤服用。

2.安神镇静:伏苓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适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症状。应用方法是将伏苓与酸枣仁、龙眼肉等安神药物一起使用,煎汤或泡水饮用。

3.利尿消肿:伏苓有利尿消肿的效果,可以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应用方法是将伏苓与泽泻、猪苓等利尿药物配伍使用,煎汤服用。

4.抗肿瘤:研究表明,伏苓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用于辅助治疗某些肿瘤疾病。应用方法是在医生指导下,将伏苓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煎汤或制成胶囊服用。

5.增强免疫:伏苓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用于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用方法是将伏苓与黄芪、人参等补益药物配伍使用,煎汤服用。

为了充分发挥伏苓的药效,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并根据个体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配伍药物。对于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阅读全文

2 干扰素是免疫抑制剂吗

干扰素是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属于免疫调节剂当中的一种。免疫调节剂又分为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整剂。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和胸腺素。所以,干扰素是免疫抑制剂。

干扰素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在临床上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包括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瘤、膀胱癌、卵巢癌、晚期转移性肾癌及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黑色素瘤和Kaposi肉瘤等。此外,干扰素也可以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并用,也可作为放疗、化疗及手术的辅助治疗剂,以及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在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糖皮质激素类、微生物代谢产物、抗代谢物、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烷化剂类。该类药物能抑制T细胞和B细胞等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在临床上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以及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变应性皮炎、过敏性荨麻疹等。具体药物的使用需遵医嘱,不可自行擅用药物,以免药不对症而延误病情。

阅读全文

3 甲氨蝶呤致畸形率高吗

甲氨蝶呤是一种抗肿瘤药物,造成胎儿畸形率可能高,也可能不高,具体取决于使用剂量、暴露时间、预防措施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避免不利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高:甲氨蝶呤属于孕期禁用的药物,在怀孕期间服用该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进而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者还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所以甲氨蝶呤的致畸形率相对较高。

2、不高:也有一些情况下,甲氨蝶呤致畸率可能不高。例如,孕妇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低剂量和短疗程的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生能够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胎儿的状况,那么甲氨蝶呤的致畸率可能会降低。

日常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以降低胎儿畸形的风险。

阅读全文

4 白细胞低不能吃什么

白细胞低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吃的有辛辣刺激性食物、生冷油腻性食物、部分寒凉、耗气伤正的食物、过度温补的食物、抗甲状腺激素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1、辛辣刺激性食物:包括洋葱、芥末、生姜、辣椒、麻辣香锅等。这些食物不仅会刺激胃肠道,还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因为白细胞低时免疫功能低下。

2、生冷油腻性食物:如冰激凌、冰糕、油条、汉堡、炸鸡等。白细胞低时,消化功能减弱,这些食物会增加胃肠道负担,且不易被吸收利用,可能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

3、部分寒凉、耗气伤正的食物:如柿子、荸荠、槟榔、薄荷、芥菜、生萝卜、萝卜缨、苦瓜、金桔等。这些食物在中医上被认为是寒凉或耗气伤正之品,可能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白细胞恢复。

4、过度温补的食物:如乌鸡、红枣、红糖、枸杞、阿胶等。虽然这些食物具有滋补作用,但过度食用可能会因为过度温补而引起反作用,不利于白细胞恢复。

5、抗甲状腺激素药物:如左甲状腺素钠片、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这些药物可能使白细胞水平进一步降低,不利于病情恢复。

6、抗肿瘤药物:如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注射盐酸吉西他滨、紫杉醇注射液等。这些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下降,因此白细胞低时应避免使用。

白细胞低时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生冷油腻性食物以及部分寒凉、耗气伤正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使白细胞水平降低的药物。在饮食上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以促进白细胞恢复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阅读全文

5 耳鸣是疾病的信号吗

耳鸣确实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其可能代表耳部疾病、全身性疾病、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噪声损伤等。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

一、耳部疾病: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炎、中耳炎、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等都可能引起耳鸣。例如,中耳炎时,炎症可导致耳部的传音结构功能异常,引起耳鸣。内耳的毛细胞受损或内耳血液循环障碍,也会产生耳鸣症状。及时就医,进行耳部检查,如耳镜检查、听力测试等,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对于耵聍栓塞可进行耵聍取出;中耳炎可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二、全身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从而导致耳鸣。例如,高血压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内耳小动脉硬化,影响内耳血液供应,产生耳鸣。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药物。

三、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导致耳鸣。心理因素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和神经调节,从而产生耳鸣。调整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可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冥想等方式缓解心理问题。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四、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耳鸣作为副作用,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利尿剂等。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内耳毛细胞或神经造成损害,导致耳鸣。如果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耳鸣,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可使用一些营养神经、改善内耳血液循环的药物来缓解耳鸣症状。

五、噪声损伤: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如工厂车间、建筑工地、嘈杂的音乐场所等,可损伤内耳毛细胞,导致耳鸣。此外,突然的巨大噪声如爆炸声、鞭炮声等也可能引起耳鸣。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如必须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应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设备。如果已经出现耳鸣,应及时就医,进行听力检查和治疗。早期治疗可以提高耳鸣的恢复率。

总之,耳鸣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多种信号,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耳鸣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找出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噪声刺激,减轻精神压力,预防耳鸣的发生。

阅读全文

推荐阅读

单耳失聪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单耳失聪可能是由于先天性缺陷、环境刺激、药物因素、外伤、听神经瘤等原因导致,建议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针对性的一般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如下:1、先天性缺陷:有些人从出生或儿童早期就面临单耳听力丧失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遗传基因的影响,或者是胎儿在母体内的

2025-03-30

169人浏览
唐氏综合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唐氏综合征,也称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由染色体异常、父母年龄、孕期暴露、遗传因素、随机发生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溴隐亭片、盐酸普萘洛尔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怀疑可能存在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咨询。1、染

2025-03-08

# 染色体异常 # 准备怀孕 # 孕前检查

157人浏览
胎儿染色体异常什么原因造成的
胎儿染色体异常什么原因造成的

胎儿染色体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有关。如果出现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1、遗传因素:父母双方或一方存在染色体异常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胎儿染色体异常。另外,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有家族性染色体异常的疾病,

2024-03-19

# 染色体异常 # 肿瘤药物 # 营养不良

183人浏览
了解先心病致病因素,争取生健康宝宝
了解先心病致病因素,争取生健康宝宝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能优生优育,生一个健康宝宝,但是近来媒体不断有先天性心脏病、连体婴儿等方面的报道,使人不免有些担心。其实先心病的发生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虽然有些致病因素不能控制,但有些因素还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防患于未然,将生育先心病患儿的风险降

2023-12-22

# 作用 # #

140人浏览
儿童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和病因
儿童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和病因

提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已经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属疾病。科学研究表明,近几年来,儿童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儿童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和病因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2大类,儿

2023-12-22

# 眼底出血 # 肿瘤药物 # 颅内出血

101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