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999篇文章

113512人浏览

1 新生儿刚出生打什么针

新生儿刚出生打的是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均是国家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如果新生儿早产、体重不足2.5千克或有病理性黄疸等,需要延迟接种,在宝宝身体条件达标以后及时补种,具体如下:

1、乙肝疫苗:用来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接种可使宝宝产生抗体,获得预防乙肝的免疫力,大幅降低感染乙型肝炎的几率。乙肝疫苗共三剂次,出生24小时之内接种第一剂次,一个月后接种第二剂次,6个月后接种第三剂次;

2、卡介苗: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接种后可使宝宝产生抵抗力,大幅降低结核性脑膜炎和粟梨性结核病发病率,一般出生24小时内接种。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24小时内不能洗澡,避免接种部位感染,接种后可以多喂些母乳或配方奶,缓解宝宝因接种产生的不适,有助于产生抗体。

阅读全文

2 转移因子口服液的功效

转移因子口服液,一般指转移因子口服溶液,有调节免疫、提高免疫力、抗感染等功效。具体药物的使用还需在医嘱下进行,以保证用药安全和疗效。

1.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可以特异或非特异性地调节机体免疫状态,增强细胞免疫和骨髓造血功能,使机体的免疫紊乱获得纠正。这种双向调节作用使其既能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增强免疫力,又能在免疫功能亢进时抑制免疫反应,从而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2.提高免疫力:长期服用可增强或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加T细胞数,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这对于预防和治疗因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各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抗感染: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具有抗感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及白色念珠菌感染等抗生素难以控制的感染性疾病。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帮助机体更好地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是一种功效广泛、安全性高的免疫调节药物,但具体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阅读全文

3 抗核抗体阳性1:320怎么治疗

抗核抗体一般大于1:40就是阳性的结果。抗核抗体阳性1:320,少数情况可见于正常的生理性原因导致,生理性原因一般无需采取治疗,但多数情况下为病理性原因,比如病毒性肝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结缔组织病等,需要根据疾病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一、生理性原因:随着人体细胞衰老、凋亡增加,产生过量人体细胞自身抗原,导致抗核抗体阳性,且年龄越大,抗核抗体阳性率越高。这种情况无需采取措施。

二、病理性原因:

1、病毒性肝炎: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引起不同类型的肝炎,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甲型肝炎大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可用保肝退黄类药,如水飞蓟素胶囊、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成人急性乙型肝炎若病情较轻,多为自限性疾病,可通过休息、营养支持等改善症状。慢性乙型肝炎可在医嘱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恩替卡韦片、利巴韦林片、胸腺五肽注射液、硫普罗宁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药物治疗。

2、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因素、感染因素或雌激素水平异常等原因引发,患者可表现为口、眼黏膜干燥等症状。该病是累及多种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50%~80%的患者可出现抗核抗体阳性。患者可对症采用人工泪液、人工唾液和凝胶等,改善局部干燥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硫酸羟氯喹片等治疗。

3、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也与遗传、内分泌、感染、药物、紫外线及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骨关节和肌肉、狼疮性肾炎等系统不适症状,大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都会出现抗核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泼尼松片、硫酸羟氯喹片、注射用贝利尤单抗等药物治疗。

4、混合结缔组织病:混合结缔组织病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密切相关,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脱发、皮疹、关节痛、手指肿胀或硬化、肺部炎性改变、肌无力、食管功能障碍、淋巴结肿大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阿莫西林肠溶片、吲哚美辛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硫唑嘌呤片、硫酸羟氯喹片、甲氨蝶呤片、环磷酰胺片等药物治疗。

此外,淋巴瘤疾病也会引起抗核抗体阳性。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明确诊断下采取针对的治疗措施。

阅读全文

4 蛋白偏高是什么意思

蛋白偏高包括血中蛋白质偏高和尿中蛋白质偏高两种情况,前者可能是指血液中白蛋白或球蛋白偏高,后者则多为尿中白蛋白偏高,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与炎症或其他器官系统疾病有关,需要根据实际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一、血中蛋白质偏高

1、血中白蛋白偏高:白蛋白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能够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血中白蛋白偏高,可能是营养状态良好,肝脏合成白蛋白增多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与过量输注白蛋白等有关。

2、血中球蛋白偏高:血中球蛋白偏高,主要与肝脏疾病有关,如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硬化等,也可能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贫血等导致。

二、尿中蛋白质偏高

多是指尿中白蛋白偏高,可能是发热、剧烈运动以后的临时性尿白蛋白升高,也可能见于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当出现蛋白偏高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完善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阅读全文

5 抗O高需要治疗多久

抗O高治疗多久能降至正常,需要根据疾病的特点及患者的状态而定,具体时间不一,通常可能是3个月至1年左右,可以应用抗菌素治疗。

抗O是抗链球菌O血清素的简称,O溶血素是溶血性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人体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之后化验抗O的时候就会有增高,其增高的情况,与患者年龄、发病季节、发病气候、流行病学等因素略有差异,治疗时间的长短根据疾病特点等也略有不同。

可能导致抗O高的疾病:抗O升高可常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疾病、链球菌性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也可少见于病毒性肝炎、结缔组织病、结核杆菌等。

关于抗O高的治疗:抗O轻度增高,无发热、无咽痛、无关节肿痛等情况可不用治疗;如果抗O明显增高,滴度在超过1:500或者1:1000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以青霉素类抗菌素为主,如哌拉西林钠、苯唑西林钠,可辅以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甲泼尼龙,以及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治疗。临床时应用长效的苄星青霉素治疗,抗O高一般可以经过3-6个月降至正常,部分患者可到1年左右降至正常。

阅读全文

推荐阅读

类风湿因子高是怎么回事

类风湿因子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风湿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年龄因素、其他因素等。类风湿因子高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1、风湿免疫性疾病:(1)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双手、腕、肘、足等多关节

2025-04-06

100人浏览
转氨酶高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

转氨酶高的可能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药物副作用、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40U/L,如出现这类原因,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确定原因,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1、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过度劳累、饮酒过量、高脂饮食等,这些都可能导致

2025-04-04

64人浏览
转氨酶偏高可以吃什么中药

转氨酶偏高可能是生活习惯不良、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导致的。不同原因导致的转氨酶偏高应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1、生活习惯不良:若有过度劳累、长时间熬夜、休息不足、大量饮酒、吃了高脂肪的食物等情况,可能会出现转氨酶偏高的症状。若是因生活习惯不良导致转氨酶偏高,可以

2025-03-11

# # 病毒性肝炎 # 发烧

152人浏览
婴儿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是怎么回事

婴儿总蛋白指的是血清总蛋白,这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质。0-6个月的婴儿,血清总蛋白参考值一般是46-70g/L,7个月-1岁的婴儿,血清总蛋白参考值一般是51-73g/L。血清总蛋白是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婴儿白蛋白参考值一般是28-44g/L,球蛋白参考值

2025-03-06

# 新生儿溶血 # 病毒性肝炎 # 肝功能异常

65人浏览
秋季孩子发烧呕吐怎么回事

秋季孩子发热呕吐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型感冒、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病毒性肝炎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根据不同原因,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针对性的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具体分析如下:1、饮食不当:孩子在秋季摄入过多油腻或刺激性食物,或者饮食不卫生,都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胃

2025-03-04

# 呼吸道感染 # 病毒性肝炎 # 胃肠型感冒

99人浏览